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11月4日下午,为开阔人大学子的学科视野,加深同学们对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的认知,激发刻苦钻研与科学严谨的学风,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中国人民大学首场“吴玉章学术大讲堂”举办。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院士应邀开讲,作《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誓做新时代的奋进者》专题讲座,带领同学们领略物理前沿量子科技的独特魅力。
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和物理学系系主任卢仲毅主持。
王轶在致辞中对薛其坤院士来校作专题讲座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吴玉章学术讲座以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人民大学的品牌性讲座活动,旨在传播最新的学术成果,促进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主讲。今天薛其坤院士为广大师生们解读“量子科技”,对于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对学校文理科协同并进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薛其坤是我国公认的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近十年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该科学论文得到了杨振宁先生给予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的高度评价。
薛其坤以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入题,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阐明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愈加需要高素质人才的特点。他表示,新时代的任务并不轻松,我国仍有许多核心技术受限于他国而形成“卡脖子”问题,在科技领域,唯有做出重大的、颠覆性的、创造性的工作才能打开困局。他希望新时代的青年能有“不负使命,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将来成为世界顶尖的哲学家、科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引领世界的潮流,把个人理想的追求融入到祖国建设的大业中。
薛其坤对物理学中的深奥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从霍尔效应讲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阐述了量子科技在新时代科技竞争中的重要性。“使用计算机时,我们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他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一辆高速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可以互不干扰地在高速路上飞驰。”
薛其坤还在讲座中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并将其人生之路概括为“两次考研失败,七年读研坎坷,八年留学苦乐,十八年创业喜悦”短短四句。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同学们树立信心,培养不畏困难,积极乐观的求学精神。
在介绍有关研究经历时,薛其坤表示,研究过程是曲折持久的,而并非一番风顺。
薛其坤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经历了多次瓶颈期。最终,他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超高质量的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将磁性、绝缘体、拓扑这三个极难共存的物理概念在实验中结合到一起,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地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薛其坤以自己的科研经历鼓励年轻人要勇于挑战尖端技术,重视坚持的力量。
讲座结尾,薛其坤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本次讲座前,王轶和薛其坤作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学科规划与理工科发展建设的相关议题。卢仲毅等教师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