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国科大师生走进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与云居寺石经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0-11-24 16:08:55    浏览次数:696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11月21日,迎着北京的初雪,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师生一行30人走进了闻名中外的考古圣地——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和香火千年的佛教重地——云居寺石经研究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本次活动由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国科大人文学院联合党委考古教工党支部主办,得到了“谷雨计划·国科大文化遗产保护宣教公益行动”的支持,该行动旨在引导国科大师生关注文化遗产事业,以期为学校“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事业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上午九时,参观队伍一行抵达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凛冽的寒风无法阻挡大家对知识的渴求,飞舞的雪花仿佛带来了祖先的声音。



在著名的周口店1号地点,即1929年北京人第一头盖骨发现处,师生们争相“打卡”留念。周口店1号地点,又称“猿人洞”,1921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1927年开始由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大规模发掘,同年发现了一颗保存完好的人类下臼齿化石,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将之简称为“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院士在这里发现了第一颗保存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震惊了世界。1936年贾兰坡院士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国科大的师生们瞻仰了科学家纪念园。在这告慰着为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的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尹赞勋、周明镇、吴汝康等前辈先贤,他们也为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普中心,国科大师生们饶有兴致地体验了捕鱼、打猎、钻木取火等原始社会生活小游戏。在看似简单的嬉戏之余,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的知识得以融汇、传播。

上午十一时,队伍来到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这里系统陈列着6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年前的“新洞人”和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相关遗迹、遗物,展示了先民的生活环境和面貌。师生们在第一展厅观看了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中,了解了周口店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历程,深刻体会到古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在第二展厅,师生们观摩了“北京人”时期周口店的自然环境和先民用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生产生活场景。在第三展厅,师生们观看了大量以周口店遗址为代表的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化石地点相关视听资料,对人类进化和早期社会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午二时,参观队伍来到云居寺景区,在著名佛教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云居寺石经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云居寺内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罗炤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为大家介绍了云居寺及石经的发现、研究及保护历程,随后展示了云居寺所藏的诸多镇寺之宝。在享誉世界的石经、纸经、舌血真经,巍峨耸立的南北二塔,震惊中外的佛宝舍利之外,罗炤近几年新发现的鎏金水月观音坐像几乎融合了世界各大主要文明的文化因素,其艺术价值与工艺价值俱为古代世界极品,更是让人大饱眼福。



罗炤先生年近八十,是无数历史的经历者,又是著名的佛教学者,在宗教学、藏学、考古学等领域造诣极深,退休后居住在云居寺附近,潜心研究、保护云居寺相关文化遗产,他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



此次活动吸引到了来自国科大校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众多师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从几十万年的周口店遗址到几百年的云居寺石经,从人类文明的曙光到世界文化和技术的荟萃,从自然科学的殿堂到人文艺术的圣地,短短的一天里,师生们对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深入的接触,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有了切身的体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