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咨询电话:
400-0966-658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重庆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扶贫实践专题系列报道-张建文:外来“同志”

发布时间:2020-12-22 15:22:55    浏览次数:528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70多岁的五保户李相银向我深深鞠躬致谢”,“陈俊贤相约今年春节一定要带几只他家养的土鸡回重庆过年”……回想到自己一年多的驻村经历,张建文颇有感触。

去年8月,张建文接到重庆师范大学通知,推荐他到巫溪县天元乡天元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没有基层工作的锻炼和经验积累,我的人生是有缺陷的。”尽管家人不同意,但张建文经过反复劝服,最终还是踏上了前往天元村的路。

村里来了个“张同志”

第一书记遍访贫困户是规定动作。一到村里,张建文就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开启了自我“推销”。

“面对众多三留守家庭,特别是留守老人,交流困难,要让他们记住我,太不容易了。有的贫困户家庭我去了5次,连我姓啥都记不住。”在走访中,张建文发现当地人对外来工作的人具有较强辨识度,都会问“同志,你是干莫里(巫溪话,意为:什么、啥)”。于是,张建文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称呼--张同志。

要想了解百姓真实生活,就必须听到他们的心声。面对两个社不通公路、边远户、跨乡搬迁户等诸多实际,张建文暗下决心,必须做到“深山有人访”。于是,他只身背起行囊穿梭于深山老林,步行5个小时走访“野人”郎永万;爬山涉水,步行7个小时走访“病人”刘义加;8次走访边缘户“陈俊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张建文还特意自购一台二手车,专门用于访户代步。

随后,张建文又办起了安装开关、修洗衣机、接下水管、送肥料、送药、送病人等民心实事。“百姓记得住,不能光入户,还得把事做。”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建文立即放弃春节休假,第一批赶回村里,和村干一起通过广播、微信等方式宣传政策,设卡轮值,连续三夜劝导办“白事”家庭疏散人群等,通过大家共同战疫,确保了村民的安全。

和花椒树“杠”到底

到村的第二天,张建文路过二社冉家坪路段,就看到了当地的产业之一--成片的花椒树。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他就和这些花椒树“杠”上了。

原来,天元村土地资源宝贵,花椒树霸占了大量土地,却只长个不结果,被老百姓称为“亩产‘一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建文开启了求学之路,百度了解“九叶青”(花椒名)不结果的原因;求助江津花椒基地负责人,线上诊断;请重庆文理学院和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现场把脉指导,最终得到结论:没有打理和管护所致。

在专家的指导下,张建文与几户家庭沟通好事宜,和妻子一起开始了修剪和压枝工作。由于花椒刺锋利无比,张建文被刺得到处是伤,几天下来,修剪了将近两亩地,“真心希望苗正,明年能开花结果。”

此外,村里二社冉家坪到乡镇主道距离近1公里,路窄、弯多,只有两个错车点,中间一座小桥,货车多次折腾才能经过。由于这是通往二社和三社的必经之路,张建文积极联系帮扶单位,最后得到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慷慨解囊,直接拨付专项资金6万元,新增9个错车点、安装三个弯道凸透镜,村民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初心不改,扶贫路上,努力前行。驻村以来,张建文白天入户了解民情,晚上学习扶贫政策。“当村民满含热泪对我说:‘张书记,你能多zhuai(巫溪话,意为:干)几年该多好啊!’,我感觉一切都值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