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6月22-23日,“汉语形式语义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外国语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及《当代语言学》编辑部共同主办,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潘海华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院长曹文、《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张旺喜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从形式语义角度对汉语本体进行的研究在国际上属于前沿、高端研究,而北语很早就着力于此。方立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介绍形式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开创了汉语形式语义研究的先河。我校于2012年聘请潘海华教授作为长江学者,巩固了北语在形式语义研究领域中的领先优势。接下来筹办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中心则体现了北语继续深化本领域研究的愿景。曹文院长在致辞中讲到,本次研讨会主张采用现代语义学理论分析汉语语言事实,符合语科院“国际化”和“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办院宗旨。“语义学”也是语科院涉猎较少的领域,正好借助本次会议弥补了这一缺憾。胡建华主编在致辞时指出,从整个华人语言学圈看,采用形式语义学的方法对汉语进行的研究比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形式语义学的工具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汉语有十分丰富的语料,如果能掌握好这个工具,相信会做出很好的研究。
本次研讨会设有26场大会报告,邀请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林若望教授,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伦敦大学蒋严博士等30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及讨论的议题主要包括“都”的全程量化语义、映射规则、极项允准功能,量化词辖域的句法环境问题,比较句及其组成成分的语义,wh-词的非疑问用法和语义实现机制,“要不是”和“忘记”类动词的违实性语义,粤语限定性句末语气词zaa3、ze1和梯级语境的关系,汉语谓词的终结性问题,“互相”的语义,“的”的语义等。
本次会议不分组,所有与会专家充分参与所有讲演的讨论,旨在把问题讲清楚、说透彻,让不懂工具的人掌握工具,懂工具的人用好工具,真正促进形式语义学和汉语的融合发展。哈佛大学的黄正德教授也出席会议并参加了交流讨论。
张旺喜教授致辞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