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12月18-20日,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时代迫切性,提高同学们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能力和素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联合环境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模拟联合国社团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模拟谈判大会。
12月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逸夫会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执行院长、国际交流处处长时延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唐杰,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协调员、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司司长王之佳,CDP全球环境技术研究中心高级政策负责人祁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中国办公室项目助理刘思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克等嘉宾参加开幕式。
与会嘉宾与全体参会代表共同观看了大会宣传片《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在行动》。时延安首先致辞。时延安转达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对大会的关心与支持,并对大会的举办表示祝贺。时延安表示,气候变化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关心的焦点问题,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届大会在秉持“学术本位”的理念下,积极调动中国人民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同时邀请气候谈判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学术培训,主办学院及协办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为本次活动筹备许久,努力为同学们打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认真参与,在模拟商议气候变化议题中积累经验,为日后走向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奠定基础。
唐杰在致辞中表示,环境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立足本土化、面向国际化、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近年来,环境学院通过“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项目这个新的抓手,延伸了学院基础教学工作。下一阶段,“明德环境”将组织专业实习,开展社会实践与国际交流,增强项目学员的学科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此次与国际组织学院等多个学院合力举办模拟气候谈判大会,环境学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培养全球治理国际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王之佳结合自身多场参与国际谈判的经历,通过生动的实战经历,鼓励同学们强化责任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在模拟气候谈判活动中践行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日后成长为在国际舞台上能谈、会谈、敢谈的雄鹰。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刘思佳拥有在多个国际组织任职的工作经验,她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她呼吁大家积极关注环境变化,深刻认识目前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巨大危机与挑战,并对母校顺应时代召唤,举办模拟气候谈判大会表示高兴,对人大学子以不同方式参与国际气候谈判表示期待与祝贺。
大会导师代表陈敏鹏在致辞中表示,从谈判的经验角度,期望学生在国际外交谈判中反复研判案文,积极协商,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始终保持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利用此次良机,多学习、多感悟、多思考,尽快成长为国际气候谈判的储备人才。
大会学生代表林沛清向在场嘉宾和同学介绍了大会的筹备情况,感谢筹备组的辛苦付出和全力以赴。她表示,全体师生共同致力于打造具有人大特色、中国精神和世界意识的大会。历史赋予青年人重担是为了向更美好的明天出发,模拟气候谈判大会的举办给了人大青年才俊一次感受学术氛围和国际局势的机会。希望同学们扛起为人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任。
时延安、唐杰、王之佳、刘思佳和陈敏鹏共同敲响大会启动锤,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模拟谈判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在两天半的会期里,来自外国语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环境学院等多所学院的70多名代表和13名主席、30余名观察员,以及数十名大会筹备人员与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共同保障了大会的顺利进行。大会分为“适应信息通报”(AC)和“国际碳市场排放量调节”(ITMO)两个会场。
在“适应信息通报”(AC)会场,代表们首先从适应信息通报的目的、内容和要素、渠道和周期、与其他议题的联系以及灵活性方面作了立场陈述。之后就是否坚持CBDR原则,何种要素应该纳入适应信息通报以及如何给予支持展开了多轮磋商,最后在适应信息通报给予理解和支持方面达成了共识。代表们利用有限的会期时间,纷纷发言,为争取利益并推进大会进程作出了贡献。
在“国际碳市场排放量调节”(ITMO)会场,代表们利用有限的会期时间,迅速熟悉议事规则、阐述自身立场、表达利益诉求,期待通过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在两天的会期中,代表们细化议题,解决分歧与争端,对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在提交了相关案文后,经过多轮发言与磋商,秉持着求同存异的观念,积极寻求利益共同点。
会议期间,代表们多次克服利益障碍,努力促进大会朝合作共赢的局面稳步前进,展现外交风范。最终,代表们按照协商一致原则,完成了对案文的修改与通过。
大会最后,指导老师对本届模拟气候谈判大会进行了点评。祁悦表达了对谈判进展的评价,她很欣喜地看到人大学子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谈判的重点与要点,灵活应对,积极争取利益,展现出当代人大学子卓越的外交风采。
陈敏鹏首先为与会代表的英文表达和外交风范点赞,并感谢主席团的倾情付出。她也对代表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王克对大家极高的积极性和出色的英语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并且肯定了各位代表都能按照符合自身利益立场行事。但他同时也强调,在未来的谈判中,应注意集团作战,加强互动,以期取得更多成果。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政策研究部主任高翔就同学们的谈判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点评。高翔自2009年以来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主要负责减缓和透明度议题。自2014年起,任《京都议定书》遵约委员会候补委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别履约报告国际审评员,拥有丰富的谈判经验与技巧,在其生动讲解中,代表们对气候谈判的艰难与不易又有了深入理解。
20日下午,大会举行闭幕式。高翔、崔守军、陈敏鹏、王克、国际组织学院办公室主任韩飞等嘉宾参加闭幕式。
闭幕式上,大会代表依次上台发言。三位代表首先对学院老师、大会组委会及志愿者们表达感谢,纷纷表示在这一场学术活动中不仅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激励自己要更加精于学业,为日后能更好发出中国声音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指导老师代表陈敏鹏随后上台发言。陈敏鹏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谢主办学院的辛苦付出,并为同学们能在会期内全情投入的专业敬业态度表示肯定。
最后,两个分会场共23名代表获得了大会奖项,与会嘉宾分别为获奖同学颁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模拟谈判大会闭幕。
下一篇:河北丰南:设施水果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