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今年春节各地号召就地过年,很多人决定春节不回家。但还有一群人,多少年来春节对他们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万家灯火的背后他们要默默坚守。今天我们通过两个普通工作者的故事,带您看看一群岗位坚守者的群像。
首先,我们把视线转向长江之巅的一座大桥上,它就是连接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这座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为了保障它的安全通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桥梁工昼夜不停,承担着检修维护大桥的任务,他们也被叫做长江之巅的大桥“管家”。
系上安全带,登上升降机,桥梁工郭翔的检修工作从沪苏通大桥的最高点——主塔塔顶开始。进入大桥,一层层环形悬梯临空架起直通塔顶。郭翔一行人顺着悬梯,开始检查主塔内壁。身处黑暗封闭的环境,眼前的一切都得靠头灯点亮,行走在“绝壁”之上,脚下深不见底。
气势恢宏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全长11公里,是全球首座主跨超过1000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正是靠着两座主塔和432根斜拉索,整座大桥得以稳稳地矗立在长江之上。而对嵌入桥身的钢索头做定期检查维护,是郭翔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深夜时分,所有列车停运后,大桥铁路面的检查才能启动。冬夜里,江面温度降至零度以下,寒风阵阵吹来,每次夜班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常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由373个墩台1464个支座组成,有超过300万套螺栓需要进行养护维修。自沪苏通大桥通车以来,17名年轻的桥梁工便昼夜不停在此值守。半年多时间,他们走遍了大桥的每个角落,而通过自学,郭翔现在还能操控无人机检查难以抵达的区域。今年春节,他们中仍有不少人要坚守岗位。
播放视频画中画“林海雪原”间的乡村邮递员
长江之巅的坚守者说,有时放眼远眺心潮澎湃;但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有一位邮递员在一条路上奔波了32年。他的很多同事都选择离开了,但他却依然默默坚守。最近,当地的平均气温降到了-40℃,但他的脚步更忙了。
天刚蒙蒙亮,大兴安岭呼玛县北疆邮政支局的第一班运输车已经把当天的邮件送达。临近春节,邮件格外多,快速分拣、整理装车,54岁的邮递员韩帮绪顶着风雪再次踏上这条奔波了32年的乡邮路。北疆乡位于呼玛县南部,地广人稀、山路纵横,自行车是出入乡邮路唯一的交通工具,他也是这里唯一的邮递员。最近,这里的平均气温达到了-40℃。
大兴安岭呼玛县北疆邮政支局邮递员 韩帮绪:一出门就打透了,浑身哇凉哇凉的。骑车冻手冻脚,我就推车子跑,跑热乎了再骑,骑了十多里地,浑身就冒汗了。后背就全是湿的,晚上回家后背就一层硬壳。
这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是韩帮绪最亲密的工作伙伴,而这样的老式自行车,他已经记不清骑坏了多少台,颠簸的山路让每一次投递都充满了艰辛。
大兴安岭呼玛县北疆邮政支局邮递员 韩帮绪:有一次自行车轴折了,车把子咵一下子掉地上了,前叉差点没插死我。
类似的险境韩帮绪不知经历了多少回,他负责的投递段道有140多公里,涉及6个村1000户居民,这条邮路是他们收发快递的唯一通道。30多年来,其他段道的投递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韩帮绪一直默默坚守。在这间简陋的邮政所里,他从没耽搁过一次邮件投递。
大兴安岭呼玛县北疆邮政支局邮递员 韩帮绪:从1989年到现在,除了公出,我没请过假,就是我结婚时候,我都没请假。舍小家为大家,因为你爱这一行工作就干好它。
播放视频画中画从长江之巅,到林海雪原,祖国南北这样的坚守者还有许许多多。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对所有的岗位坚守者,道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