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2月8-12日、15-19日、22-24日,CCTV《法律讲堂》栏目播出文史版春节系列节目《年话民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教授王轶,法学院教授石佳友,法学院教授朱虎担任主讲嘉宾。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施行。这部凝聚了几代法律人殷切期盼的世纪大典,经历了怎样艰难而漫长的编纂历程?人格权单独成编,完善隐私权保护,明确网络侵权责任,细化防高空抛物措施,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民法典的诸多创新举措为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怎样的法律保障?又向世界展示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多位参与民法典编纂的法学家、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民法典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法律讲堂》文史版春节系列节目《年话民法典》。
2月8日播出(一)“典”亮中国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为什么要用民法典代替原来的九部相关法律?民法典又为什么称“典”?民法典被称为普通百姓“民事权利保护的宣言书”,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怎样的关系?它还被王轶教授称为国家和民族的宣言书。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时刻,民法典又将对中国的社会转型起到怎样的作用?
(第一期主讲嘉宾)
2月9日播出(二)人格尊严(上)
“人格权独立成编”被认为是民法典最大的亮点,这也是立法史上的独创。那么,“人格权独立成编”回应了我国社会的何种需求?民法典中,在隐私权中首次增设“安宁权”,它将对我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怎样的保障?民法典中,又为何针对性骚扰专门立法?依照民法典的规定,为防止性骚扰的发生,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负有怎样的法律义务?
(第二期主讲嘉宾)
2月10日播出(三)人格尊严(下)
高科技和信息化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虚拟世界中,我们的肖像、姓名等权利能否获得同现实世界一样的保护?随着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声音对人们具有了越来越大的重要性,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模仿、盗用、修改他人声音等又会侵犯何种权益?
(第三期主讲嘉宾)
2月15日播出(六)保障业主权益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区越来越多,邻里矛盾、物业纠纷也随之增多。表决难、公共维修资金启动难、小区共有部分收益归属不明、物业服务事项“不清不楚”,这些一度困扰小区业主的难题,民法典给出了最终的答案。本期节目将介绍民法典如何化解小区邻里纠纷,以及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切实保障业主权益。
(第六期主讲嘉宾)
2月16日播出(七)保护继承权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和家庭财产日益增多,关于财产的继承问题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民法典把继承单列成编,回应了我们当下社会哪些现实需求?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增加遗嘱形式,民法典继承编诸多立法亮点引发关注。它传承了怎样的优良文化传统,如何全方位保护公民的继承权和财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