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清华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两会之声】周光权:建议修改“醉驾”犯罪标准,有效减少社会对立面

发布时间:2021-03-05 11:47:45    浏览次数:1100    来源:清华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光权

按照《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的最高刑是拘役,属于名副其实的轻罪。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实务中,罪犯大多被判处实刑。在全国,每年高达30余万人因本罪被判刑。

每年将30万余人打上“罪犯”的烙印,使数万家庭陷入窘境。长此以往,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醉酒驾车者个人来说,都是特别巨大的损失,属于司法和个人的“两败俱伤”。因此,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角度看,有必要通过立法上提高定罪门槛。

建议将《刑法》第133条之一所规定的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即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规定,修改为:“醉酒后,在道路上不能安全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这一修改,将本罪从抽象危险犯改为具体危险犯,即定罪的前提并非醉酒后驾车,而是醉酒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使得被告人“不能安全驾驶机动车”。换言之,醉酒导致被告人无法安全驾驶的,才构成犯罪,从而提高定罪门槛,减少犯罪发生率。

类似有限处罚醉酒驾车的规定,在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就存在。在具体执法时,有很多方法可以检验被告人是否因为醉酒导致其无法安全驾驶,例如,现场查处醉驾的交通警察让醉酒者在规定时间、规定距离走直线;让醉酒者辨认有一定图案的图画;让醉酒者阅读一段文字等。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查验被告人醉酒后能否安全驾驶的方法还会进一步增加。

有关立法建议方案为:《刑法》第133条之一:醉酒后,在道路上不能安全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