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西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西南民族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脱贫攻坚】追寻红色足迹 坚定责任担当——机关党委开展重走长征路暨对口帮扶送温暖活动

发布时间:2019-07-18 11:25:26    浏览次数:908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7月16日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信仰力量,弘扬革命精神,7月8日—11日,机关党委赴四川阿坝州红原县和若尔盖县组织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坚定责任担当”为主题的重走长征路暨对口帮扶送温暖活动。机关党委委员、二级纪委委员及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代表)、部分特邀党外人士代表一行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坚定理想信念 磨砺坚强意志

追寻红色足迹,重走长征路,就是重温苦难与辉煌的历史,就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使命。“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距离长征胜利已经83年,但长征仍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各族人民心中永放光芒、指引航向的精神灯塔。出发前,机关党委下载了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视频,在驱车1180余公里的行程中,同志们完整地观看了纪录片《长征》中“英雄史诗”“路在何方”“伟大转折”“战史奇观”“民心所向”“跨越极限”“百川归海”“永远长征”等篇章。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到爬雪山、过草地……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7月9日,一行人来到莺飞草长,野花飘香,绿漫大地的红原日干乔大沼泽,路边一块刻有“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石碑将思绪拉回到83年前,这片风景如画的草原就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地。1936年8月上旬的日干乔大沼泽,草海、泥潭密布,气候无常,时而冰雹、时而大风、时而艳阳高照,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的指战员从阿坝县出发渡过嘎曲河,踏上了征服广袤草地、茫茫泽国的艰难历程,由于长期南北转战,已经走过一万多里路,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红军,行装已然单薄破烂,粮食药品物资殆尽,入夜的彻骨寒流、危机四伏的沼泽把许多人永远地留在了这里……7月10日,一行人来到被誉为红色草原第一村的若尔盖县班佑乡班佑村,瞻仰“胜利署光”纪念碑。当年红军长征穿越草地来到班佑村,因缺乏食物、体力不支,700多名红军战士背靠背坐着,牺牲在草地的终点。“胜利曙光”四个字由时任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寓意红军烈士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是曙光和胜利。大家伫立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长瞑于斯的革命先烈……跟随先辈走过的路,更能感受到长征的伟大,更能把握住长征的精神。在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红色草原上,党员同志们佩戴党徽,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重温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牢记初心使命 践行“四个服务”

7月9日,机关党委一行考察了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在青藏高原研究员副院长刘圆和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大家参观了药用植物实验室、牧草资源实验室、动物生态学实验室、道地药材炮制车间,走进牧草种质资源圃、特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园区等。基地科研人员工作所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冬天气温低至近-40℃,但他们始终缺氧不缺精神,克服各种困难,长期扎根高原,了解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细节、存在问题和困难,不厌其烦地给牧民传授新技术、新观念,为牧民排忧解难;始终围绕青藏高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示范,福泽牧民。“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贡献”的牦牛精神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写照,他们将“论文写在草地上,成果留在牧民家”的奉献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志,大家不时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基地科研人员的敬意和感激。

7月9日下午,机关党委一行人来到对口帮扶村——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开展座谈交流和送温暖活动。日干村有村民295户13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36人,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西南民族大学共同对口帮扶。两个单位分别派驻扶贫干部到村,参与扶贫工作。因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日干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村支部获评“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

在村委会会议室,日干村第一书记斯建斌、村支部书记索郎泽让、村长仁真南甲、学校派驻村干部邓鸣瑛等村委会全体干部与机关党委一行,围绕宣讲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开展感恩教育,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等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交流,同志们对驻村干部的工作环境、工作进展以及学校深度参与脱贫攻坚的成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日干村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座谈会后,机关干部和特邀党外人士代表分成5个小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分头深入对口帮扶的32户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与他们拉家常、询问具体困难,为他们脱贫奔小康加油鼓劲。一排排明亮整齐的保障住房、一间间干净卫生的房间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建筑,让同志们真切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给牧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交流访谈中,当地村民们感恩党、感恩祖国的真挚情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同志。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追寻红色足迹,重走长征路,就是接受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就是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动力。长征胜利83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一路走来,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志都深受教育、感触良多。“当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正是不忘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重走长征路,对于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是民族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时代担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长江黄河分水岭,在蜿蜒流淌的母亲河畔,同志们领略祖国壮美河山,感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蓝天白云和绿地青草的掩映下,大家舞动国旗、深情告白《我和我的祖国》,拨动人心的旋律,激情满怀的歌声,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拍照、点赞,从惊喜到感动,从共情到共唱……一路走来,同志们不顾舟车劳顿分组拉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十送红军”“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歌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志和浓浓荣校情。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继续葆有信仰、信念、信心,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守民族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就一定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共筑“西南民大梦”的强大正能量,就一定能迈过一个又一个坎,同一个又一个成功胜利会师!



重温入党誓词



高歌《我和我的祖国》



参观青藏高原研究基地实验室



与日干村村委会交流座谈



入户与小朋友交流



为村民赠送慰问品



在村民家中合影



入户与村民交流



入户与村民交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