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东北农业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丰富劳动体验提升育人实效——我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1-04-15 15:51:37    浏览次数:297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我校结合农业特色优势,进一步打造分类、分层次的劳动育人模式,不断探索高质、高效的劳动育人载体,丰富劳动教育清单,健全劳动素养评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活动,进一步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育人的教育目标。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让劳动绽放“最美青春”

4月7日下午,学生工作部联合后勤处共同开展了“美丽校园·行动 2021”主题公益劳动课,主要内容是对校园内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绿地等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捡拾和清理,15个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和全体2020级6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由后勤处提供劳动场地、劳动工具和指导。劳动进行中,同学们热情洋溢、积极踊跃、认真负责,历时90分钟的公益劳动共清理出垃圾500余袋,圆满完成了任务。





4月9日,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学工部与后勤处联合开展了“美丽校园·义务植树”主题劳动教育课,参与活动的近300名学生组成小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用铁锹、铲子等工具共同配合完成了40余棵树木的种植。



融入生活、回归日常,让劳动充满“人间烟火味”

田苗是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刚刚过去的寒假中,她每天都有一项固定的工作要完成——洗碗。她说:“这次假期在家时间长,才发现家里其实有很多家务,虽然‘洗碗’只是一件小事,但日复一日,却让我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她的同学李昊燃则经常在家“下厨”,他说:“以前,总是父母做好饭菜在家等着我,这个假期,我也要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的心意。”



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在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课程要求中发布了劳动清单,明确要求同学们在放假期间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价值,学校有6000多名大一同学利用这段时间,修满了“日常生活劳动分”,这也是学校充分利用假期家校联合育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的明显成效。通过日常劳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进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身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意识,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家长们也非常欣喜,“孩子们不仅养成了做家务的好习惯,对父母更是多了体谅和理解。”

增强技能、丰富体验,让劳动成为“成长必修课”

学生工作部自2017年起负责劳动教育必修课《公益劳动》的教学组织,今年的课程中特别丰富了实践环节,由学生在劳动清单上自主选择劳动项目进行实践学习。动物医学学院动医2003班的赵彤选择的实践内容是勤工助学,他要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一周,对应岗位上工作的同学将作为她的指导者,与她共同劳动,并对她的劳动效果、劳动表现做出评价,计入她的课堂成绩。

3月30日早6点,当大多数同学还在睡梦中,赵彤就已经准时来到了研楼209教室与大三的廖延倍一起进行教室的清扫工作。刚刚清扫了两排桌椅,传单、果壳、纸巾、饭盒、快递包装袋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来来回回三次,两名同学才把教室的垃圾全部倾倒完毕。“黑板要顺着一个方向擦,粉笔头要捡干净,掉在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就很难收拾,擦窗台要用干抹布不然会有水渍……”廖延倍不断给赵彤讲解工作的注意事项,赵彤一开始并不觉得这些看似平常的劳动有什么难的,结果刚擦完的桌子就被廖延倍查到了浮灰,他说:“平时在家基本不干活,在寝室也常常应付了事,根本不会在意细节,这几天来体验清扫教室,我干完活廖延倍基本还要返工一次,感觉挺不好意思的……”廖延倍介绍到:“学校有六百多名勤工助学的同学在为大家提供服务,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是怎么工作的,如果大家都能来参与一次,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会更好。”



作为劳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勤工助学岗位,体验宿舍清扫、教室清扫等工作,体会整洁、舒适环境背后的辛劳。一周的劳动实践结束后,很多同学在劳动清单上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早起挺棒的,再也不用去食堂抢刷酱饼了”“垃圾好多啊,今天真累,心疼学长学姐们”“勤工助学不容易,我以后再也不把垃圾扔在教室里了”“有更多的同学开始关注勤工助学并参与到我们的劳动中,也慢慢理解我们的困扰和难处,相信劳动体验之后,学校一定会是一个崭新的样子。”廖延倍充满了期待。



动物医学学院的辅导员张维佳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参与了劳动实践,他表示,这次劳动体验不仅让同学们的体力和耐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帮助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大家不仅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和劳动的光荣感,还收获了同学间的友谊。“对于同学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课程实践,更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让自己在体验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据悉,“美丽校园”公益劳动课系列实践活动每一年的劳动主题不同,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的清理行动、冰雪清扫行动、校园美化活动、义务植树活动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同学们参与校园劳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品德,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同学们普遍表示,在劳动中学会了使用铲子、铁锹,认识到了草坪与杂草的不同,结成了同甘共苦的小伙伴,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了用知识和智慧帮助劳动,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学习机会的珍贵……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从劳动教育和实践中学会了感恩,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摒弃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错误思想;培养了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练就了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2017年公益劳动课程开展至今,已累计有近4万名同学参与相关劳动实践,这一品牌活动也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抓手,同时也是推进实践育人、深化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总目标融入劳动教育环节的重要途径。

今年3月,我校申报的《“导学训评”链条式劳动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校以此次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劳动教育从“纸”落“地”。课堂上,劳动教育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学生要完成规定的劳动清单,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学分不达标,不仅直接影响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还会影响评先评优。课堂外,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劳动教育社团、专业兴趣小组,通过举办劳动技能竞赛、“劳模大讲堂”、支农助教、“三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社会服务等环节丰富劳动体验、增长劳动技能、磨练劳动意志。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推进三全育人,让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做到既接地气,又可持续。继续注重以学生的专业为切口,落脚于引导青年学子将劳动实践能力发挥到未来的工作岗位当中,让劳动教育既能与专业知识学习深度融合,又能与教育内容纵向贯通、横向连接,服务社会发展建设,让每一名大学生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成为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

(供稿/学生工作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