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第四届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1-04-27 15:22:27    浏览次数:269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4月24日,第四届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传播学院主办、战略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传媒学者及业内大咖齐聚丽娃河畔,聚焦论坛主题“媒体深度融合:战略重构、认知升维与模式创新”,把脉媒体融合,点题产业发展,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融合发展之道,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开出“良方”。



第四届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顾问、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授雷启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吕新雨致辞。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主持开幕式。

赵启正指出,传播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模式的升级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决定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媒体深度融合被写进‘十四五’规划,应把关注重点更多地放在如何将融合媒体与战略传播相结合,尤其是如何借力和运用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让融合媒体更好地为国家战略传播目标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顾问、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致辞

雷启立表示,相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业界和学界之间将展开进一步深度交流和对话,在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能对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的‘新文科’建设和卓越育人工作给予指导。

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结合中国全球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主流媒体能力建设、新媒体和危机传播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中心已主办了三场学术研讨会,涵盖了“媒体融合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新时代的战略传播理论与实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等诸多主题。吕新雨指出,在当今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重新思考战略传播的机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理论体系,需要学界和业界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建立对话。双方合作“破题”,从而更好地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位高校专家学者,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等多位业界大咖,围绕“如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模式创新,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和“怎样建构媒体深度融合理论体系,升维路径方法认知”两大议题,展开研讨,互鉴经验,观点交锋,共谋前瞻。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创新媒体融合模式是“解题”关键点

此次论坛中,屡被提及的一个关键词是“创新”,可见创新是贯穿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始终的一个重要命题。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已迈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如何通过媒体融合模式的创新,推动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业界聚焦的主要议题。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李岚认为,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上,业界当下的任务是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创新融合发展布局,建设不同层级融媒体中心统筹协同机制,打通省、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平台建设,以适应媒体融合资源整合运营的需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华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媒实践中总结道,融合不是资源要素简单的拼装,而是需要多方融合创新,共同破解体制机制的壁垒。“一要加快推动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向国际一流原创视音频机构转变,二要从传统制播模式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改变,三要将传统技术布局向5G+4K,8K+AI转变。”

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副主任贾奋勇从媒体融合的现状出发,指出主流媒体融合报道机制的优化有四个着力点:强化融合报道一体化指挥、优化针对新媒体受众内容结构、完善报道差异化分发,以及建立效果评价体系。随后,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阿基米德、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等一线媒体的业界专家,纷纷从前沿的实践探索出发展开交流和探讨,为“释放媒体融合新动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升维路径方法认知,释放媒体融合价值

媒介跨域融合,如何夯实理论体系的地基?如何连通更多矿藏,冲破壁垒释放价值?与会专家从媒体深度融合研究的技术路径、政治路径、用户路径等维度展开讨论,以期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

技术引领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不断迭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认为,技术用于传播的基本逻辑在于它能够帮助扩大人类的力量,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从而带动内容产业的繁荣。同时,陈昌凤呼吁,媒体融合的技术应用中,媒体从业者最应坚守的理念是人本主义,尤其需要关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涛甫从媒体深度融合的政治逻辑出发,指出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主流媒体原有逻辑的平衡,从而进一步推动新型主流媒体的战略重塑。张涛甫提到,新型主流媒体的打造不能单纯靠“守”,而是应该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基于中国媒体的特殊性重建媒体和政治的逻辑。

“全新的媒介环境中,用户已不仅仅是新闻的接受者,目前,用户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之前专业媒体的传播角色。”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刘鹏从媒体深度融合的用户路径展开分析,他提出,用户不再处于传播的边缘,而是离散在整个新闻场域中。从这个角度出发,媒体融合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争夺传播的主导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在此次“如何建构媒体深度融合理论体系”的议题上,各抒己见,畅议学术焦点。深度广度兼具,精彩观点碰撞,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饕餮盛宴。



专家齐聚丽娃河畔 聚焦媒体深度融合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行业唯有在战略层面上根本性地改变思维,中国的媒体融合之路才能豁然开朗。”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虹在论坛结束前总结道。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战略传播需要传媒业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与时代共振,与人民同心,一路砥砺前行。

此次论坛,学者及业界人士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对媒体融合发展与战略传播的前沿话题进行深度研讨,总结经验、梳理成就、分析问题,学界和业界合力攻坚,融合共生,共同推进主流媒体建设的步伐,助力传媒行业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全媒体时代的崭新篇章。

图文、来源|传播学院 编辑|彭佳 编审|吕安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