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4月26日,资深外交官、中德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前驻奥地利大使史明德来到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带来《新时期欧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华政策的比较——德国行业企业全球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主题演讲。
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学敏,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行业研究院院长陈方若,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行业研究院副院长田新民,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少轩、尹海涛,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颜世富出席活动。陈方若担任主持。
史明德有着长达47年的外交生涯以及28年的驻德经历,是新时期中德关系构筑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人。在他担任中国驻德大使的六年半期间,中德双边关系取得很大进展,双方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中德合作的确定性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增添稳定性。
徐学敏在致辞中对史明德及在场听众的到来表示欢迎,提出研究商科要放大到全国、全球环境中,结合当下的政治环境来进行讨论和分析,而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提出“纵横交错 知行合一”的战略,亦是希望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思维模式与分析架构。徐学敏期盼在中德友好协会的牵线搭桥下,上海交大能同德国的企业与学者建立联结,推动中德在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史明德在演讲中分析了新时期的国际关系,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因素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外交官最重要的使命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中国与各国的了解、理解和友好。史明德还介绍了以坚持、专注、严谨、创造为特点的德国工匠精神,提出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得益于历经数百年培育积淀的职教文化,以及高质量的双元制职教体系,这使得当今的“德国制造”成为了安全可靠精良耐用的代名词。在互动提问中,史明德指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是优质的教学质量、以企业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以及工业科研同学校教学的紧密关联,他呼吁企业要追求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寄语高校要为国家发展积极输送基于新兴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陈方若作了总结,他指出,商务往来与经济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通过加强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帮助推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此外,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中国也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及基础研究,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把研究企业与行业对人才的需要视作开展行业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这一纽带来建立高等院校与职业教育的联结。
本次活动吸引了300余名师生参加,除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踊跃提问,还有凯原法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等兄弟院系的同学积极请教,史明德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演讲给师生们带来了新的认知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