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邱龙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教师干事创业”
——龙岩学院生科学院应用型改革实践系列报道(九)
采访对象:邱龙新,教授、博士,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荣获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采访组:邱院长,生科学院在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邱龙新:我觉得,我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历来十分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这可以说是我院各项改革举措得以顺利实施,从而取得一些成绩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说创新创业教育,我院形成了一个传统,早在龙岩师专时期,学校第一次组织参加省里的挑战杯比赛,我院就踊跃参加,当时获得的奖还只是优秀奖,但也是学校在省级挑战杯竞赛上获得的第一个奖项。老师们一届接着一届努力,形成了全院师生你追我赶开展科研育人、参加学科竞赛的局面,也终于收获了挑战杯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还有像申报科技项目、争取横向课题……我们老师都会很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到企业去,甚至年纪较大一些的教授也都会走出去。比如孔祥海教授,暑假经常都在深山里头;戴爱玲、李晓华两位正高级实验师,常年没有节假日开展技术服务;李焰教授经常深入养殖场,过年前一天还发论文给我,叫我帮她看一看,提一提建议……年纪大一些的教授都在努力,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又比如申报省科技奖,上次学校请专家来指导,我们院就去了一大批人,不用我们动员老师参加,大家都很积极主动......
还有,在与企业合作中,我们大多数老师会先不计较得失,不会问有没有工作量,而是先做起来再说。比如说,横向课题,一开始企业可能只委托一点点内容,甚至没有经费到账,我们鼓励老师这样的任务都要接下来,哪怕没有工作量。你做了,企业就知道你会做这些,以后就有机会合作大项目。然后其他企业知道后也会来找你合作。事实上,我们横向课题这几年就是这么增长起来的。
生科院重大任务都是全院教师团结协作,集体攻坚克难完成的,分配到任务的老师都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比如说,我们在整理硕士点申报材料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地配合。当三四个人在闭关写材料时,背后还有一群人在提供各种支撑,大家对写作组提供的文稿进行多次头脑风暴,热烈讨论,群策群力,为写作组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就是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生科院老师们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干事精气神”。我不是说,我们做的有多好,而是觉得,学院要发展,就要营造这种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采访组:对于这种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我们是否有采取一些举措让这种氛围不断延续,甚至让其变得更加浓厚?
邱龙新:为了做好转型发展,我们注重顶层设计,也就是重视规划,明确重点改革任务,根据重点工作,列出具体计划,抓好落实。整个学院的重点工作制定以后,我们发挥全院教师力量攻坚克难,要求每个老师根据院里的重点工作,制订个人的计划。在老师制定计划之前,我们就重视做好老师的思想工作,会找老师聊,比如想往哪个方向发展,能完成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觉得哪里有困难,哪些事情需要院里支持的,等等。
另外,我们也注重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推行分类评价,积极为老师提供或争取研究平台、研究经费等方面,努力让这种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方面,以职称评聘为例。在高校里面,职称评聘是一个指挥棒,所以这项工作是否公平影响很大,组织实施的好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我们院的情况是,符合条件的人数比职数多。所以,在学校制定的文件基础上,我们院还做了一些规定,尽量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总的原则是:首先,在思想政治表现好,无违反师德师风问题的前提下,看学术或教学水平,也就是看代表性业绩,代表性业绩谁好谁先上;如果代表性业绩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再看上一聘期总的贡献,谁的贡献大谁先上。我们希望引导大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学术或教学水平,以及为学院的发展多作贡献。
采访组:推行分类评价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改革?
邱龙新:根据学院发展和老师个人的实际情况,我们目前已进行分类评价改革,设立教学型、科研型、科技推广型和临床型等四个类别。根据我们院的情况,我们没有设教学科研型。
这样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在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了,但是面临一些瓶颈,还需要有更亮点、更高层次的成绩。这些事情就需要有一些人能够静下心来,在细分领域钻下去做。比如说教学方面。教学的成绩要做到更好,就需要有一些老师去走教学型,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做得更好,包括申请教育部的一些教改课题。
我们鼓励教学型老师钻研教研项目,通过教研来带动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教育部新农科的项目了,我们希望还可以有更多,包括本科教学工程里头,希望能有国家级的项目,比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一流课程等。在分类文件里头,我们对教学型教师的教学质量做一些要求。比如说教学质量评价至少排在学院教师前40%里头,或者要获得学校的教学优秀奖等,这样才可以参评教学型。然后教学型PK的时候,PK的是教学的业绩,而不是PK科研业绩。
科研方面也是这样。科研型教师就好好地在我们文件中规定的PK项目中好好努力,争取产出更高水平的成果。成果转化,就需要科技推广型教师去努力……,我们给予每个类型轮流晋升机会。
采访组:积极为老师提供和争取研究平台、科研经费方面,又是怎么做的?
邱龙新:为了让老师做好科研,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尽量给老师提供好的平台和条件。
为了给老师增加科研实验室,我们首先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比如说在教学方面采取模块化实验教学,既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又节约了教学资源。例如,微生物实验、动物学实验和植物学实验都要做形态观察实验,都要用到显微镜。我们把实验需要用到的显微镜等实验资源,集中在一间实验室,就叫形态观察学实验室。几门课程需要做的形态观察实验都在这里面开展。就不像原来,为了做形态观察实验,微生物学要2间实验室,动物学要1间,植物学又要1间。
整合完以后,我们就腾出了一些教学实验室来做科研实验室。另外,这样做以后,教学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也更高了。像逸夫楼,原来只规划了3间科研室,最后优化完以后,增加到了7间科研室。
我们还注重争取各种机会来增加经费,提升平台建设质量。对于各级各类平台,包括省级市级平台,以及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我们的态度是,只要是存在的平台类型,我们就要创造条件尽量去争取,哪个条件不满足就提升补足哪个条件,目前已经建成了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校企共建工程中心或联合实验室,给老师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经费支持。现在我们正对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标准,制订计划整合各平台资源,补足短板,为将来争取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而努力。
编者按
在办学过程中,生科学院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搏、不计较得失的干事创业氛围。得益于这种干事氛围,生科学院围绕应用型改革与实践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得以顺利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站在新的起点上,生科学院着力从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推行分类评价改革,积极为老师提供或争取科研平台、科研经费等方面,努力让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以此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宣传部 采访组:黄德民 罗登来 陈 玲 采访日期:2020年12月1日)
上一篇:我校召开分党委书记工作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