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绝密使命》电视剧正在央视“黄金档”热播中,观看时,不由地产生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神圣感,对闽西人民来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红色历史故事。
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路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旧县城茶阳)——青溪——永定(淘坑、伯公凹、虎岗),最终进入苏区长汀、瑞金,蜿蜒曲折长达数千公里,为党和军队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输送药品盐粮,筑起了一条“苏区的生命线”。按客家话说,那是在做“砍头的买卖”,却不计得失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这一路闽西、粤东、赣南都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多么熟悉的场景与人物:那大埔老街,那青溪码头,那盏伯公灯,那穿着蓝布对襟衫敢爱敢恨的客家大嫂,那些说走就走、言而有信、不怕流血流汗的客家汉子,客家人在中国革命时代奉献了多少子弟、多少鲜血,又具有怎样的大爱、智慧与勇气,这部剧正是一部客家老区人民的群体塑像。
我为出生于闽西这片红色土地而骄傲,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发源地、诞生地之一,闽西多少英雄先烈的故事早在我们幼小的心田播种。
听外婆讲过她大哥的故事,也是红色交通线上的一名交通员,在执行任务被捕后英勇就义,外婆总是很自豪地表达对大哥的敬意。祖母娘家是在闽粤交界处的广东省大埔一个叫“象背”的小山村,作为接头户,曾被国民党烧了整个村庄,她娘家大哥、二哥都被国民党杀害,只剩下小弟背着侄儿逃过“魔掌”。
曾带着学生重走红色交通线,到了广东与福建交界的伯公凹,伯公凹的邹氏后人用略带沙哑,但坚定有力的声音,深情讲述着自己的叔公邹作仁(剧中邹叔宝的原型〉等邹氏七烈士的感人故事。伯公凹全村当年才三十几人,牺牲了十几人,确认烈士七个,不愧是满门英烈啊。闽粤赣边老区人民多少家庭都是一部小小的革命史,正是这一部部小小革命史才构成了惊天动地的中国革命史。
那些红色交通员是一个个铮铮铁骨的客家汉子,他们忠于职守、前赴后继、勇于献身,在“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上熠熠生辉的忠诚精神也正是客家人的“硬颈精神”,不服输、重情义、正义心。伯公凹邹氏家训里就有“忠国维族”“公平正义”“善恶辩清”“为人刚正”等字眼,客家人爱国爱乡的大局精神,明辨是非的公正态度,友爱扶弱的善良情怀,互助相帮的团结力量,在红色交通线上的英雄故事里得到了充分的阐释。
革命肯留血,生死寻常事。剧中,潘雨青说:“选择这条路再出发,我们只知道出发点,却不知有没有归途。”邹叔宝坚定地说:“我是个走夜路的人,但是过了这段黑暗,都会面向光明。”他们的名字叫共产党员,他们的组织叫共产党。没有信仰作为精神支柱的人是抵挡不了交通线上残酷的环境,生命的危险,责任的重大的。
站在伯公凹山顶,伯公灯闪烁着神圣的光芒,以伯公灯为界,左为福建、右为广东,眺望这条交通线经过的山山岭岭,不由感慨万千,这里是客家主要聚居区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水陆线路,客家人居住区都为崇山峻岭,山路崎岖,路湿道滑,且不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的生命危险,就在这样的路上来回,没有坚定信念,没有强健体魄,没有坚强意志,没有机智勇敢,如何继续前行,如何不屈不挠。
一个世纪了,党的百年生日,这条红色交通线和战斗过的交通员为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仍然在汀江、韩江两岸,在闽粤赣大山中传颂,我们客家人用山歌歌颂党,歌颂红色交通线,在耳畔回响着这首红色客家山歌:
“青山巍巍水弯弯
山山水水紧相连;
党是青山民是水,
青山恋水水涧山;
山重水绕路而长,
红色交通一线穿;
先辈创业多险阻,
后生饮水要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