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网站

  • 未认证

  • 机构名称: 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
    机构地址: 林州市姚村镇洹水大道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 头条新闻>
培训动态
机构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红旗渠精神新时代传承录(一)

发布时间:2021-05-26 09:54:55    浏览次数:1323     来源:红旗渠红色教育培训

林州人都说,红旗渠里流淌的是精神。这条精神之渠,来自饱含中华民族气质的太行山脉。

红旗渠,让磨砺千年的民族精神化为有形的“人工天河”,奔流至今。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红旗渠精神新时代传承录(一)


张益智出生第二年,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全面建成。那是1969年7月,刚结束十年奋战的林州人豪气干云,“引水如牵牛,劈山如切菜”。

耳濡目染下,张益智继承了太行山石般坚硬的个性。

由于家贫,张益智16岁就外出打工,连双鞋都没有。光着脚干了71天活,脚底的皮磨得比皮鞋底都硬,母亲心疼得很,他却只顾着为71元钱的工资高兴。

他不甘心做小工,想当更有含金量的瓦工。管事的不让学,他趁着休息时间偷偷学。19岁,他如愿成了瓦工班长;21岁,当上管理工人的工长;26岁,他就成立建筑公司独当一面了。

2012年,在当地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号召下,张益智接手家乡几乎废弃的万泉湖景区。投入5000多万元后,道路、植被等初见成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却冲毁了这一切。

“丢了钱不能再把名字丢了,继续干吧!”张益智二话不说,更多钱投进来,全国各地2000多名员工调回来,附近老百姓蹚着水来捐款。大战一百天后,景区焕然一新。

目前,景区累计投入5亿多元,修了30多公里山路,绿化2万亩荒山,还建有高标准民宿,一片光秃秃的石头荒山真正变成了湖清林秀的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这种逆流而上啃下硬骨头的滋味,45岁的王付银深有共鸣。

他有一支300多人的建筑队伍,号称“老虎营”,专接别人干不下来的高难度活儿。汉十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崔家营汉江特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拱桥,300米跨度没有一根柱子,王付银团队24小时施工,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抢出了70天工期。

这是精神的传承。20世纪80年代,十万修渠大军出太行搞建筑,凭着吃苦耐劳的品性,林州建筑闯出了名气和口碑。如今,仅在当地注册的建筑公司就达860家,撑起了林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