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与福建发展”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21-05-26 13:44:16    浏览次数:456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王文发布《突围前行,高质发展——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四大部分:疫情期间“一带一路”突围前行的基本情况、高层引领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的发展展望以及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建议。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需贯彻立体、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疫情防范,健康丝绸之路携产业并行;推动全球数字升级,数字丝绸之路迫在眉睫;落实“碳中和”,绿色丝绸之路刻不容缓。报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做到与抗疫、经济复苏、创新的三协同;要以持久战角度、长期主义逻辑看“一带一路”未来,确保“一带一路”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创新“一带一路”的多边制度建设,增强“一带一路”的系统性、立体性思维;加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边疆发展成开放前沿,塑造标杆区域、城市、项目与人物;增强理论建设,设立“一带一路学”,创建“一带一路”研究基金;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结合。



在主旨演讲环节,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王文松,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外顾委委员、商务部驻上海原特派员张国庆等嘉宾先后发言。翟东升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平台和抓手。他提出四个主题词:第一,协同。共建“一带一路”要与当前所实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的外交布局同频共振。对于地方来说,除了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需要注重服务本地的发展需要和战略布局。第二,聚焦。突出重点及重点区域,促进周边互联互通。建议加强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扩大亚欧次大陆施展区域。“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应该作为重点领域。第三,转型。应提升投融资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更多地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第四,防范风险。中美博弈、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经济颓势,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挑战,都需要政府和企业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有力的举措来应对。对福建发展的建议,他表示,第一,培育壮大若干个龙头民营企业。第二,培育壮大福建的港口和航空数据。第三,培育若干个外向型产业,充分发挥福建临海、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优势,实现小产业、大市场的战略布局。



刘卫东肯定了福建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对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要充分发挥福建在港口航运、对外经贸、民营经济、侨台资源、人文交流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互联互通的水平。丝路海运、外贸模式要创新结合,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也要创新模式,核心区航运枢纽要进一步扩大外贸辐射范围。第二,要发挥引资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基金。福建省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引入更多的资源,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扩大传统产业的优势,优化跨国产业的布局。低端产业需要转移出去,同时高端产业留在国内。福建具有较多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在不断加强,福建企业在印尼、缅甸等建立的远洋综合基地,深化了与东盟国家的海丝合作、海洋渔业合作。第四,凝聚海外侨胞力量,引领民心相通工作。第五,努力推动学术团体的成立,吸引更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加入。



王文松就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发言。他表示,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前景光明。“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发起,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多边主义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更加优化资源配置,体现了大国担当。第二,“一带一路”建设,福建当勇立潮头,金融要先行。《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系统阐明了福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金融要先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等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推进双边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直接跨境结算。这需要商业银行加入其中,积极开拓。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开发银行肩负重要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史育龙对泉州发挥优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精准研判泉州的优劣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立足泉州历史、区位、实业和人文四大优势,泉州以先行区建设为引领,围绕打造海丝互联互通重要枢纽、经贸合作重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以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第二,深入论证泉州门户城市内涵。通过打造海丝枢纽港口、构建航空运输体系、推进构筑“两横三纵多支”铁路网络三个方面建设海丝互联互通新通道。同时,应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深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拓展中东、南盟、非洲市场,鼓励与欧美高端市场开展品牌、技术并购,推进与其他海丝沿线国家全方位产能合作,创新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研究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方案,精准打造城市形象。充分发挥侨商及异地泉商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泉港澳合作层次和水平,汇聚泉州的力量,从而推动海丝民心相通。



何茂春表示,“一带一路”是市场经济行为。目前有三类合作国家:第一类是由发改委早期规划的“一带一路”64个国家以及中国;第二类是合作国家,是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的132个国家;第三类是数百个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达成了合作意向的国家。他还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民营经济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新的活路;第二,国有企业也只有在“一带一路”上发展才能够发展壮大,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第三,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走跨国之路。围绕泉州建设发展,何茂春认为,“一带一路”是双向的,要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品牌,借用“刺桐文化”品牌,承接地区或者产业。



张国庆表示,福建与“一带一路”的优势在于:第一,具有历史渊源。泉州的刺桐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漳州的月港也曾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港口。第二,具有地缘优势。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第三,具有开放意识。福建人受海外文化影响深远,始终有“走出去”的强烈开放意识。第四,具有强大人脉。福建华人华侨散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福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最大优势。同时,张国庆对福建省建设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将地缘优势和发展优势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发“一带一路”市场,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也有助于培养我国自己的新产业体系。第二,将产能优势与创新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供应链合作,将部分产能转移出去,有助于福建发展高科技空间。第三,将人脉优势和互补优势全面地结合起来。利用人脉优势,将福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补优势相结合,将增强我们产业的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杨清清主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