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天地君亲师,教师这个职业很崇高。我们做教师的要能配得上这个称号,不敢有任何怠慢。”安徽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李国丽对自己“教书匠”这个身份饱含热爱与敬畏之情。
作为教师,她潜心教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得安徽省级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诸多奖项。作为科研工作者,她深稽博考,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点负责人,她迎难而上,带领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作为安徽大学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省级电气与自动化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她无私奉献,服务科研团队。
教书是我的热爱
李国丽说:“三尺讲台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在教书这条路上,她已经走了38年。虽然有些课程已经教了几十年,但每一遍讲授,她都对自己有新要求。
对教学工作,李国丽永远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她已经教授了20多年,她编写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于今年将再次进行改版,对一些问题的表述她还在跟同行专家不断研讨,一遍遍打磨所有的细节。她说:“教材改版的过程会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学的细节需要好好打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已经成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年获安徽省线上优秀教学课堂,今年又获得了安徽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在这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李国丽及其教学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2010年,李国丽来到安徽大学从教,那时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刚刚成立,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连基础教学实验室也没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既需要学习深厚的基础理论,也需要动手实验。李国丽深知工科学习没有实验室是绝对不行的。2011年起,李国丽带领团队开始了电气与自动化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从实验室隔断、实验桌画图到综合实验箱设计等,李国丽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理工楼B102就这样从一个200多平米的空房子变成了一个可以进行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单片机、微机原理、FPGA、计算机仿真、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室,2013年就成为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改善实验室条件的同时,李国丽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常教常新,不断精深。制作视频课程、使用反转课堂、学生在线测试、及时反馈教学问题,李国丽对教学的创新一直在路上。李国丽不仅自己“玩转”课堂教学,也带动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教研小组的张道信老师看了李国丽“反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后说:“李老师问题导向的授课方式和多种方式的知识点强化让我印象深刻。之前我还担心这种授课方式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学生是否会感兴趣,现在我觉得这种模式效果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计划开始尝试。”
2020年疫情期间,李国丽半年线上授课,她说她发自内心地想念课堂的三尺讲台。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和敬畏,她在教学这条路上绽放着耀眼光芒,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最让她在意的是2013年获得的“安徽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奖,她说:“这个奖项代表学生对我的认可,那是最珍贵的证书。”
正确育人理念的落地很重要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会议精神的落地,一直是李国丽很关注的问题。学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李国丽认为,如何把这些正确理念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问题。
2016年,李国丽带领团队开始电气与自动化的专业认证工作,面对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差、专业认证工作没有前期经验、教学规范体系不够完善等挑战,李国丽带领团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夯实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按照要求进行教学规范化制度管理,认真准备各种认证材料。
学院的文彦老师说:“专业认证很繁琐,李老师要求我们不走任何‘捷径’。在她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下,我们完全按照认证要求,逐项准备认证材料。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想方设法加速完善。2017年,38个认证标准全部达成,专家评价很高,现在我们专业已经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
李国丽结合专业认证,从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评价方式、课程资料管理、教师培训等细处着手,使学院的教学规范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不仅上交本学期成绩评定表、学评学表格、教学达成度报告,同时上交下一届教学新大纲等全套材料。教师到企业调研,也一定不会忘记带上企业调查表,搜集和调查企业对培养方案的意见。
团队肯定比个人更有力量
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安徽大学重要的科研平台,该平台围绕高节能电机开发与产业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开发与产业化、特种电机研发、机器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工作,与省内的皖南电机、安凯客车、江淮汽车等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该平台研制开发过合肥安凯电动大巴从第一代到第八代电驱动电机,与上海大郡、合肥巨一共同承担关于新能源汽车专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发的球形电机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平台还承担了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在2017年和2020年两次评估中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
李国丽是实验室主任,负责日常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工作。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鞠鲁峰说:“除了教学和自己的科研工作外,李老师还承担了繁重的科研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平台经费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科研项目的保障及向主管部门提交年度评估报告等都是李老师要操心的工作。”
最近,李国丽及其团队还在从事“特种机器人产业化专项”的研究。2012年该团队就承担了省科技强警专项研究,研发了遥控排爆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团队又开始低成本消毒机器人的产业化研发工作。
面对自身科研与科研管理的时间矛盾,李国丽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团队成为一个拳头,它发挥的力量才是巨大的。科研管理虽然会花费很多精力,但是团队做出来的成绩肯定比个人的更有力量。作为一个管理者,能在其中发挥作用,我非常欣慰。合肥市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相信我们实验室未来在相关领域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学生带给我美好的记忆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在推动高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以来,李国丽及其团队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与此项赛事,取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4项。
李国丽对学生言传身教,亦师亦友。陈宇静从大二开始就跟着李国丽老师参加这项竞赛,并取得了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李老师不仅在专业上指导学生,还经常鼓励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李老师为我们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们只要安心准备比赛就好。备赛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这对我之后的工作也提供了很大帮助。”陈宇静说。尽管已经毕业,但逢年过节时陈宇静还是会给李老师送去真挚的问候。李国丽说,从事教师这份职业,收获到来自学生的友情和亲情,这带给了她很多美好的记忆。
李国丽在教学、科研之路上取得了很多成绩,这背后有着不辞辛劳的付出。教学、科研、管理、编写教材、做教研,李国丽没有在晚上11点半之前睡过觉,周末加班也是常态。就算工作再忙碌,李国丽依然保持很多生活的乐趣。她爱旅游、爱摄影,会抽空写写随笔、画画工笔、绣花、做手工、做皮包等。李国丽说:“现在很难有时间去做这些我喜欢的事情,等我退休了,我要好好地拾起这些爱好。”
做人不能浮躁,不怕吃苦是宝贵的品质,求人不如求己。这是李国丽的人生经验,也是她对青年教师的谆谆教诲。尽管已经60岁了,李国丽对教书依然抱有极大的热情,她说,“一辈子只教书,我很乐意。”李国丽对待科研和管理研精覃思,对学生和青年教师以身作则,她发挥着榜样力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越来越美好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党史回眸】6月5日
下一篇:校领导赴肥西县供电公司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