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6月6-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历史学院主办,历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观古鉴今、薪火相传——第四届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交流活动是2021年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的27名学员,与中国人民大学13名学员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6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学员代表带领港澳学子参观了校园,并介绍了校园中的建筑景观、历史沿革、师生日常以及校园活动等,展现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参观结束后,开营仪式在人文楼300会议室召开。历史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吕学明,学校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林媛参加仪式,历史学院团委书记郭相宜主持仪式。郭相宜向学员们介绍了本次交流活动概况。“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已连续举办三届,与港澳地区8所知名学校达成友好合作,累计接待港澳学子近120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本次营员只面向澳门地区同学、香港高校在内地的同学进行招募,希望同学们在京学习期间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以读史为纽带,共同学习交流。
林媛对港澳学子的到来致以欢迎,并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一直重视与港澳高校的合作,她还鼓励学员们继续参与内地与港澳高校之间的联合培养、交流学习等各种活动。
澳门大学学生孙浩钧、澳门科技大学学生杨溢盼、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杨嘉诚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陈骏作为高校学员代表发言,四位同学在发言中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认知。吕学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全体营员能够在活动中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丈量中华文化的宽度与厚度,作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本次活动以“知行合一”为特色,通过专业讲座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员们从史学文本深入到历史现场,建构起多元立体的学习视角。6月7-11日,活动先后邀请了历史学院教授刘文鹏、陈胜前、刘后滨和副教授阚红柳为学员们作学术讲座。四位老师立足专业研究领域,从多个维度引导同学们探讨“中华文明”这一课题。通过专题讲授,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表现和历史书写特点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活动期间,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雍和宫、孔庙与国子监、南锣鼓巷、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颐和园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
6月11日晚,第四届“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结业仪式在人文楼400会议室举行,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白洁、郭相宜参加活动。白洁、郭相宜向全体与会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赠送书籍,勉励同学们徜徉史海,做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
在欢送会环节,杨嘉诚、香港科技大学学生苏利德、孙浩钧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曹宇嫣献唱歌曲,澳门大学学生王志博带来舞蹈。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阮泓华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们送上对联,上联为“龙吟八洲行壮志”,下联为“凤舞九天展鸿图”,横批是“前程似锦”,表达了对学员们的无限祝福。会后,学员们拍照留念,第四届“观古鉴今、薪火相传——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落下帷幕。
“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活动以“知行合一、悦读历史”为核心特色,致力于搭建港澳与内地文化交流的优质平台,使双方学子在思想碰撞与感悟分享的同时培养人文底蕴,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同学们在学习交流中培养了深厚的情谊,增进了信任与了解,同时也在参观实践中,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未来,历史学院将继续拓展与港澳的交流合作形式,共推、共践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