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同济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同济大学与中国航发商发签约共建“商用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23 09:21:29    浏览次数:361    来源:同济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6月22日,同济大学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商发”)签约共建“商用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United Innovation Center,即UIC)”,将共同致力于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赋能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及运营,为推动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发展、助推航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联合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中国航发商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军,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出席并分别讲话,共同为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中国航发商发副总经理曾海军、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上海市科委高新处处长方浩、市经信委重大装备产业处处长吴栋林、市教委科技处处长许开宇、市科委高新处调研员王炜出席。



李军表示,当前支撑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正向设计所需的自主研发体系还差距较大,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来集智攻关,亟待突破。联合创新中心的建立是落实上海市和中国航发集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加快先进信息技术与发动机产品研发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产品研发效率、构建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希望双方加强需求对接,完善协同平台,深化人才合作。



陈杰表示,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双方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航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成为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的一个应用场景。希望双方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重点研究方向,组建好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把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根据合作协议,这一联合创新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在发动机数字化设计、虚拟验证及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协同创新设计——利用AI算力加速发动机仿真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基于大数据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孪生设计与验证——商用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平台与推演、跨系统跨层级数据计算分析——AI赋能商用航空发动机运营。

成立仪式上,联合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成立,第一次技术委员会会议举行。李军向陈杰颁发联合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聘书。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钱锋院士任主任委员。



会上,联合创新中心商发主任方隽介绍了联合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联合创新中心同济主任何斌介绍了联合创新中心的技术路线规划图。委员会委员围绕联合创新中心未来研究工作纷纷建言献策。各委办局领导也就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此次联合创新中心的建立是更加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组织模式的有益探索及载体,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高校与主机厂融合的重要举措,对于持续提升上海市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与学科能力建设、加快航空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意义。

同济大学与中国航发商发围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需求,多年来开展了多领域的战略合作。2013年,双方共同成立“航空发动机适航技术联合创新中心(UIC)”,围绕商用航空发动机材料、结构、系统、整机、环境保护适航设计与验证技术5个主要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在支撑配装C919国产大飞机的发动机适航取证、培养适航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