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6月26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社会实践暨2021年“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出征仪式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出席仪式并致辞,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千人百村”项目首席专家刘守英,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廉思出席此次活动并作主题讲座,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主持仪式。2021年“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全体实践成员、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中心联络员、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加活动。
胡百精在致辞中指出,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也是“千人百村”项目走过的第十年,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用扎根中国大地的方式来见证和记录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胡百精向同学们提出了五点期望:第一要提升自身定位,将天下事和少年心结合起来,关注真实的发展问题,提供人大青年的解决方案;第二要聚焦实践主题,把大时代和大格局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就像一道 “论述题”,需要紧扣“乡村振兴”的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方能答好问卷;第三要以学术为导向,把真问题和真学问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找解决发展问题的宝贵经验与方法,彰显“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第四要培养领导力,旗帜鲜明地锻造扎根中国大地的人大青年领导力实践模式;第五要注重成果转化,用年年接续的报告和数据拼接成“乡村振兴的历史图景”,以“小创”专项赛为引导,孵化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胡百精表示,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开展社会实践的安全等相关问题,叮嘱同学们要防疫情、防事故、防意外,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行有所获。胡百精向2021年“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服务团队代表授实践团团旗。
胡百精向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授支教团团旗。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后“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重启之年。为了让广大青年学子全方位记录乡村面貌变迁,更好的将家国情怀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细致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变化,项目邀请刘守英担任“千人百村”项目首席专家,深入指导调研问卷及方案设计。刘守英在随后的“千人百村”培训会上为同学们介绍了项目整体设计思路,并鼓励同学们在实践调研中要保持“好奇心”,进入村庄前就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了解目标村庄的基本情况,寻找组内好奇和关注的话题作为“线索”,确定调研的方向和重心,这样才能在调研中有的放矢。针对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痛点,刘守英结合自身调研经验,为同学们讲解了田野调研的具体展开方式与注意事项。
廉思从小数据研判群体特质、多学科协同创新成果、俯身进入各群体圈层、可持续夯实基础研究、智能化综合分析研判等五个方面,为同学们集中解答了何为调查研究、为何要重视调查研究、如何发现问题等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性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未知焦虑中寻找存在感,在“升维”和“降维”中灵活切换,形成深入浅出的学术成果。
“千人百村”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2021年是“千人百村”第十年出发,学校对“千人百村”进行了系统的升级改革,以“全方位记录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强化学术导向、优化调研问卷、调整组队方式、延长活动周期、明确结项要求等方式,鼓励同学们把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携手描绘中国乡村振兴的宏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