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肃开展专题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19 14:28:28    浏览次数:683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7月22日早六点,“传承科学梦,建功新时代”2019年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赴甘肃实践团从北京西站出发,踏上前往祖国西部甘肃兰州的G427次列车。本次活动由青年班主任单素素老师带队,在中科院兰州分院以及部分研究所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赴中科院在甘肃部分野外台站、研究所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和学习中科院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扎根西部,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开拓奉献的精神。实践团团员们充满着对这座城市的好奇、憧憬,也对实践行程充满期待。

走进临泽,感受野外台站科研生活

7月23日凌晨四点半,同学们从兰州出发驶向张掖。抵达后,直奔位于临泽县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寒旱研究所)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临泽站的科研和居住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蓝天白云之下块块相连的农田中掩映着台站里的几栋建筑,旁边的菜园中种植着各种蔬菜瓜果,远方的杨树也在微风中飒飒作响……



参观临泽站

野外台站的杨淇越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台站的研究项目试验田和野外观测实验点。临泽站最初作为风沙沙害防治与绿洲建设的研究台站,到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站的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现在已经成为了以流域生态水文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基地,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五个:绿洲生态水文研究、干旱区植被生理研究、干旱区土壤与绿洲农业研究、森林生态水文研究、流域尺度的水文资源效应和水资源管理研究,并且与之匹配的有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监测试验场、荒漠生态系统监测试验场、荒漠湿地监测场、固沙植被动态监区测样地、地下水盐监测样带和土壤水分监测点若干个。

在远离城市的临泽站,同学们在漫天星光下度过了野外台站考察的第一夜。第二天一早,大家抵达沙丘地带考察沙漠地形。这片沙丘是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的缺口迁移而来,规模不大,但也绵延方圆几里。早晨的沙漠温度还并不算高,在沙漠中可以看见顽强生长的沙漠植物,还有身穿“保护色铠甲”的沙蜥。大家在浑然天成的环境中,感受着大西北的粗犷和旷达!在从临泽返回兰州的动车上,窗外余晖映衬下的野花、远山、戈壁和草原,无不让人对大漠深处的科研人员产生敬佩之情,他们的默默坚守,把青春洒在祖国西部大地,拥有何等的勇气和坚韧。



沙漠之行



参观合影

参观科研院所,坚定科研志向

7月25日,同学们走进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技创新馆参观。在这里,大家聆听了高由禧、朱震达、施雅风、程国栋、秦大河、姚檀栋、赖远明七位院士的传奇故事。施雅风院士把自己的科研生活归纳为“勤公真合韧”,即勤奋、公正、真实、合群和坚韧;程国栋院士则为西藏冻土问题提出了程式假说;还有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人秦大河院士,为祖国带回了八百多支珍贵的南极冰雪样品;姚檀栋院士研发出了青藏高原芯片,为青藏高原铁路修建解决了重要的技术难题。看着墙上照片中院士们深邃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科技工作前辈们敢为人先的担当,看到了他们伟大的抱负和不屈的精神。



院士风采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加速器实验室、离子源研究所的参观中,大家见到了很多初高中物理课本上描述到的物理元件,不仅如此,还了解到了重离子加速器对医学治癌、航空航天事业、合成新核素等的关键作用,还有离子源研究工作对各类物理实验的决定性意义。



中科院兰州分院参观合影

本次甘肃之行,同学们不仅身临其境地认识了西部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亲眼见识了科技工作者们在野外台站的工作日常,更走进了许多科技成果诞生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满怀期待地来,满怀抱负地离开。对于兰州,不再陌生,前路漫漫,我们仍要努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