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如何判别有效信息?如何做到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统一?7月13日,在兰州大学暑期学校之“学在兰大”专题研讨班第三场报告会上,基础医学院陈耀龙教授作了《揭示医学治疗的真相》的主题报告,用轻松愉快、充分交互的提问方式,引导同学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真理的方法学世界。
“在信息海洋,却也同时是知识恐慌的时代里,如何甄别有效信息相较于信息的更新、迭代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陈耀龙援引医学教科书与最新医学技术间的“鸿沟”来启发同学们,在当前及未来的学习中,“最为重要、关键的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信息装进大脑,而是要学会去了解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以及学会更新知识的方法。”这是同学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成功法宝。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社会,或者说从各种渠道、途径中获得的信息中,我们究竟应该相信什么?”陈耀龙借助简单的发问、轻松的现场小调查和评估同学们的回答与反应,并通过援引生活中有关健康的颠覆认知的常识、反常识案例,进一步说明了科学研究对于探索科学真理的重要性,得出了一切知识都应该由科学实验去证实的结论。
“喝牛奶、喝果汁真的有利于健康吗?”陈耀龙对同学们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有趣的探讨,又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案例推翻了大家的传统认知,现场不时传出阵阵会心的笑声。2020级化学专业的马耀同学说,“在陈耀龙老师的报告会上,我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论是生活,还是科学研究,都不能凭借主观臆测作出判定,而要坚持循证求实,有效整合碎片化的证据进而得出结论。”
如何突破学习、研究中的“天花板”,实现对世界的改变?陈耀龙认为,“任何基于证据碎片得出来的结论,都一定要先画个问号,不论这个结论出自哪位权威专家,不论这个结论出自哪个知名网站、期刊。”他鼓励同学们,任何科学研究都要坚持对照原则、盲法原则以及随机原则等基本原则,避免个人感情、外在环境等因素对科学实验结果的影响,还要坚持将证据碎片系统化为完整的证据体,并严格据此来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的结论,而非单一的知识碎片。
在报告会的最后,陈耀龙还借用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对同学们的学习、科学研究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做好科学求证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发挥出知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陈老师的报告对我的启发很大,”2020级护理学专业的赵恩涵同学说,“我曾一度在循证护理学专业的道路上犹豫徘徊,也在思考当下我们所做之事都有哪些意义,在陈老师的报告会上,我明白了证据不仅是得出结论的依据,也是经受时间检验的主体。我们的医学事业注定任重道远,唯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将来之不易的实验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