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华东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全国“五院四系”之一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华东政法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召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之“新法科教改与实践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2-20 09:07:59    浏览次数:296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12月8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之一:新法科教改与实践研讨会”在长宁校区交谊楼举行。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上海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高校负责同志、上海法学院系领导和我校各法学院院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全体成员出席研讨会。



叶青代表学校致辞表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号召,确立法科人才培养新理念,致力于打造法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新机制,不断完善“五新五融、全面育人”新法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学校将争做新法科建设排头兵,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闵辉致辞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上海率先提出并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领航计划,选树了一批改革领航高校、学院、团队和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由试点探索逐步实现全面推广。

闵辉表示,探讨新法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法学院校应主动求变,在改革创新上继续努力:一是课程思政建设要提高课程质量。要建设一批法学一流课程,不断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新法科建设提供改革动力;二是课程思政建设要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建设好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打造一批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三是课程思政建设要不断拓展育人路径。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要推动与法院、检察院等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四是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评价导向。要制定多元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健全课堂教学管理、督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

闵辉强调,法学院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为法学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研讨会第一单元为课程思政经验交流,由我校教务处处长洪冬英主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作交流发言,认为要抓住领航学院和思政工作室课程思政“两个核心”,贯彻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传统文化、学校实际相结合,做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真正融合和融入。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颉、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我校法律学院教师赵文杰等作交流发言。他们从各自高校课程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探讨如何在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第二单元新法科教改与实践研讨由我校经济法学院院长钱玉林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杜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蒋红珍、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志铭、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志韬、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庆麟、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分别围绕法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复合型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务部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各法学院面对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提出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回应新理念、新方略,有序推进并规划新发展方向,实现法学人才培养的新转型。





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认为,进入新时代,新法科意味着法学教育启动新一轮改革。法学院系应当围绕培养洞察力、科技整合能力、法律规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能力来优化课程体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推动新法科建设,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通过召开本次会议,我校与诸多兄弟院校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新法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改革与更新,促进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共担教育使命,共瞰育人前景。通过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和工作联动的互动方式,我校将围绕课程思政改革和法治人才培养,展开系列研讨活动,积极谋求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法科建设屡出新成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