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近日,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inlet-outlet configurations on the cross-transmiss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between animal production buildings”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jhazmat.2022.128372),揭示了鸡舍进风口和排风口布局对场区舍间生物气溶胶交叉传播的影响,该研究成果证实了当前规模鸡场冬季采用侧墙排风加剧了生物气溶胶在场区的积聚和舍间交叉传播,为规模鸡场建筑布局、鸡舍排风与主导风向关系等场区生物安全工程防控设计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表文章网站截图
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生物气溶胶(包括病原)会伴随舍内通风换气排放至舍外,使得养殖场区暴露在较高浓度的生物气溶胶环境中,严重威胁养殖场生物安全。病原空气传播防控难度大,畜禽场合理的规划布局和通风设计可有效降低场区生物气溶胶浓度,是实现源头防控的关键。当前,规模化畜禽场建设“重设施设备而轻设计”,通风设计和场区规划布局不合理长期威胁场区生物安全,增加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危害极大(图2)。畜禽舍布局和通风设计如何影响场区生物气溶胶交叉传播,成为完善畜禽场规划设计理论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此,本研究在不同环境风场条件下,探究了蛋鸡舍进风口和排风口布局对舍间生物气溶胶交叉传播的影响。
侧墙排风加剧了生物气溶胶在场区的积聚和舍间交叉传播
研究人员首先定义了三种风场条件(正向风、无风、逆向风),对比了侧墙进风-山墙排风(Type A)和侧墙进风-侧墙排风(Type B)两种典型畜禽舍通风系统布局中排风口、舍间和进风口位置空气的细菌浓度,发现在排放浓度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三种风场条件下Type B的舍间和邻舍进风口空气中细菌浓度均显著高于Type A。三种风场条件下Type B的舍间空气中细菌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位置。上风向、排风口、舍间、进风口和下风向空气中细菌的菌群结构分析表明,Type B排风口特有OTUs在三种风场条件下几乎均存在于舍间和邻舍进风口,而Type A排风口特有OTUs在正向风条件下少数存在于舍间和邻舍进风口,无风和逆向风条件下几乎均存在于舍间和邻舍进风口(图3)。因而,该研究证实了采用侧墙排风的通风布局加剧了生物气溶胶在场区的积聚和舍间交叉传播;鸡舍单列布局、末端排风方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场区布局可以有效利用外界风带离畜禽舍排出的生物气溶胶,降低场区生物安全风险。
OTUs网络图分析三种风场条件下舍间和邻舍进风口位置空气细菌的来源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团队的郑炜超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李宗刚(现为我校动物医学院博士后)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