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福建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福建农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创佳绩

发布时间:2022-03-04 15:34:10    浏览次数:279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注重总结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秉承“集智慧、聚力量、花功夫、下力气、求创新”的理念,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建设力度,通过积极宣传、广泛调研、公开遴选、强强联合、择优培育等方式,于2020年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五项,并在校内外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现将2020年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介绍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三元三型三融”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郭福涛、郑郁善、李明、陈礼光、林勇明、胡霞、李煜、曹世江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林学院

成果获奖等级: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成果简介:

本成果聚焦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下林业产业向生态服务功能转型的趋势,秉承“树木树人、厚德求新”的教育理念,紧扣“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对多样化林学人才培养需求”核心主题,结合学校区域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发挥林学专业科研和产业服务特色优势,在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与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1年)持续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元三型三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林学专业为主体,开展林业学术创新班、林业经营管理班和森林康养班的三元人才培养;建设了“三型”(即学术型、产业型、交叉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三融”(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多业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成果高度切合新农科《安吉宣言》中“推进人才培养从同构化向多样化转变,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要求。林学专业还在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优势依托、认证引领、服务产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郑宝东、方婷、庞杰、张怡、曾绍校、江汉森、吴春华、郭泽镔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食品科学学院

成果获奖等级: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本成果紧密聚焦“农林院校如何办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问题,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建设理念,探索了“区域产业优势+农林高校特色+一流应用学科”专业特色发展途径,推动了“持续性改进+自主化学习+阶跃式实践”三位一体专业认证改革,构建了“双师教师+产业助力+竞赛激发”的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办学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特色”上做足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依托农林院校特色、依托省高峰学科建好建优;在“内涵”上,实现聚焦工程能力提升、聚焦课程教学质量、聚焦实践环节;在“保障”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加强竞赛平台建设,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三、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成果主要完成人:汪世华、袁军、缪颖、林豪森、胡开辉、魏道智、孙淑静、刘丹玲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成果获奖等级: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本成果依托生物学学科,紧紧围绕福建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培育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以高质量网络课程群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为平台,以各类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并通过搭建高质量网络课程群、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打造“课堂实验教学—课外科研训练—专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广泛开展国境内外校际交流等方式,实现本、硕、博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基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农学专业宏观农学类课程群及其教学体系建设

成果主要完成人:王松良、陈冬梅、郭玉春、吴仁烨、李振芳、刘铁东、夏法刚、苏达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农学院

成果获奖等级: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

本成果积极响应生态文明战略对实现农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依托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等国家和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秉承“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学分有所值”现代大学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了以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整体关系为目标的宏观农学类课程群及其教学体系,以中加合作办学模式引进并全面实施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培养了一批具备爱农真情怀、知农真知识、为农真技能的新型农业经营者和管理者。



五、区域性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邱仁辉、林文雄、胡新、郭伟、林志敏、张国防、陈清西、郑小青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果获奖等级: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培育

成果简介:

成果秉承学校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研学术、精细培养的农林“深耕”教育传统,坚持“生根基层、知行合一”实践教学理念,借助三明市洋中镇试点建设福建省新型小城镇的契机,于2014年与洋中镇政府签订洋中科教基地共建协议,提出“点面结合、校地共建、闽台合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基地通过引入高水科研平台与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品种示范园”等,重点打造彰显闽中与闽北区域特色的实践基地,创建了“产教研三方协同保障,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农林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建立了可资借鉴的“共建、共用、共享”的综合性农林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本成果与2019年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提出的“要研究制订农林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南,建设一批农林类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的行动措施高度一致,是学校进一步建设更高水平的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