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3月4日,我校2022届研究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在长宁校区基石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领导,各学院党政领导,各硕博导师组组长,2022届全体研究生毕业班辅导员及学生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叶青主持。
叶青指出就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各学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站位,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一起推动2022届研究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迎接学校70周年校庆。
面对今年就业工作的严峻复杂形势,叶青提出三方面要求和希望。学院党政领导要把握三个“看”:提高站位“看”形势,从学院发展大局出发,落实“一把手”工程,做好“一院一策”,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脚踏实地“看”需求,广开问需于学生之门,掌握学生就业新动态、新问题,找准新思路,采取新办法,把为学生办实事落到实处;“看”准数据精准发力,对学生就业数据要看得勤、更要看得清,掌握就业工作节奏,在“四个不准”基础上,多措并举,提升就业实效。
研究生导师要强化三个“写”:指导学生“写”好毕业论文,严把论文质量关,体现华政学子专业素养,以顺利毕业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引导学生“写”好个人简历,精准匹配学生特点与岗位需求,提升求职精准度和成功率;用心用情“写”好推荐信,加强校企协同融会贯通,畅通校内校外多方关切,多措并举为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毕业班辅导员要夯实三个“做”:摸清家底“做”细“一生一策”,全面摸清学生实际情况,着重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因事因时因势“做”实动态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针对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指导内容,积极回应学生就业过程的动态需求;“做”好联动联勤形成合力,排摸多方信息,协助学院做好研判,加强与毕业生导师沟通,做好家校互动,共同推进学生就业。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张建栋对2022届研究生就业进展作了分析,重点汇报了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推出的六方面二十九项促就业措施。各学院就目前研究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和经验分享。法律学院法律史专业博导组组长李秀清表示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重在把好源头关,要加强对硕博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把关;法律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导组民事诉讼法方向负责人谢文哲分享了对学生的“一写三问”制度,以此激发学生就业的内驱力和紧迫感。
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法律(非法学)专业税收法制实务方向导师组组长任超分享了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做法,告知学生“多条跑道”就业,提高就业成功率。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分享了多维度培养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做法,通过依托校友资源,将学生就业与学院发展相结合。刑事法学院刑事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孙剑明分享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就业落实方面的经验。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院长梁爽结合自身体会表示导师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身心指导学生,最终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管理教研室主任黄国群分享了将育人和就业融为一体促就业的模式,提出要从入学教育开始抓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导组组长陈毅结合学院工作经验介绍了就业一把手工程的落实经验,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就业工作。商学院院长、金融学专业导师组组长高汉分享了学院班子带头拓展就业资源,挖掘就业市场的多元供给经验;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导师组组长陈坤介绍了商学院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学生就业。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社会工作专业导师组组长李峰分享了抓住“五大新城”等利好政策,助推研究生就业工作。传播学院传媒法制专业导师组组长彭桂兵分享了培养与就业联动,输送适应市场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做法。外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导师组组长余素青分享了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学生的帮扶,实施导师就业奖励政策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师组组长马川分享了专业知识与就业能力双重提升的学生培养经验。
研究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持续开展促就业系列活动,共同推动我校人才培养。
上一篇:我校举办研究生教育发展专家咨询会
下一篇:上海市侨界法治宣传月在我校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