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咨询电话:
4000966658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暨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杨光教授与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合作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23 10:12:00    浏览次数:258    来源:暨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3月15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杨光教授与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合作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影响因子:10.588)在线发表题为“Exposur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reduces regeneration and growth in planarians”的研究论文。



全世界已经累积生产近百亿吨塑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在环境中会以不同的方式被研磨消耗,部分最终演变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微塑料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可以通过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暴露于人类从而威胁人体健康,但微塑料是否会对干细胞产生危害尚不清楚。

涡虫具有脑、眼、神经、肌肉、肠、肾、卵巢、睾丸等器官,是三胚层生物中唯一存在完全再生能力的生物。其体内多能干细胞比例高达30%,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发现将涡虫切割成279块,每个小组织块仍可以重新再生成完整的个体。这种超强的再生能力在自然界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涡虫是研究干细胞发育分化、器官形成,生长和再生的绝佳动物模型。

该研究将涡虫暴露于不同粒径与浓度的微塑料后,发现微塑料抑制涡虫的生长和再生,减少全能干细胞的比例,影响细胞凋亡,促进氧化应激。微塑料作用下涡虫干细胞标记基因piwiA、piwiB和增殖相关基因PCNA表达受到抑制。通过蛋白质组学测定,该研究还发现微塑料损伤干细胞可能依赖于Notch和TGFβ/SMAD信号通路,证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塑料对干细胞产生损伤,为探索微塑料与相关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也为环境微塑料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MPH专业硕士生高天宇(导师:杨光)、环境学院博士后孙冰冰(合作导师:曾永平)、山东理工大学徐振彪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和我院病原生物学系杨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