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首都医科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10余封中外文感谢信见证首医冬奥青年责任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2-04-08 17:27:59    浏览次数:264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双奥之校见证双奥之城的荣光。首都医科大学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服务保障任务,他们以青春激情拥抱冬奥,以专业知识守护冬奥,以友爱团结温暖冬奥,为“两个冬奥,同样精彩”贡献了首医力量,上好了冬奥“大思政课”。

截至目前,首医“小雪花”已收到10余封中外文感谢信、手写记录等,其中包括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志愿者团队、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等多个官方机构。一句句“感谢”,一个个点赞,对首医志愿者们呈现出的责任感、专业性、主动性以及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予以了充分肯定。

奉献,他们主动担当

建立防控机制、制定防疫手册、完善应急预案、实行闭环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每名志愿者都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然而,他们不叫苦不喊累,面对组织交办的任务,把每一项苦活累活当做锻炼自己的机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上交了一份完美的冬奥答卷。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冬奥医疗保障团队致首医志愿者感谢信

“冬奥保障工作中,你们与团队老师们一起一切以赛程为主,赛事前1小时到场、赛事结束后1小时离场;从2022年1月23日进入场馆,到2月20日冬奥会比赛落下帷幕29天时间,你们平均每日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冬奥医疗保障团队



北京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致我校志愿者张博寒的感谢信

“张博寒同志在实际工作中,细心、专心、用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崭新风貌。”——北京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



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致我校志愿者张博寒的感谢信

张博寒:这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在冬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一共进行了160余场训练、30场正式比赛,历时25天。因岗位特殊性没有AB角倒班,张博寒需要每天到岗上班,下班回到酒店已近凌晨1点,6点起床出发继续上班。自2022年1月以来,她连续上岗,没有休息一天。对此,她只是淡淡地说,“这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致我校志愿者李阿漫的感谢信

李阿漫:学弟学妹眼里不停转的“陀螺”

李阿漫担任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医疗协调员。在学弟学妹眼里,她像一个不停转的陀螺,因为对接工作过多,她嗓子哑到没法大声说话,刚拿起水杯,一项新的工作又来了,忙到衣服一件接一件被汗水打湿,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她已经持续了一年。李阿漫的敬业精神也充分感染到了共同工作的每一个人,我校志愿者唐天然说,我们都要向学姐学习,用每一片小雪花的努力,迎来漫天飞雪的浪漫。



首都医科大学滑雪大跳台志愿者团队进行急救演练

王子怡:做好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是伟大

王子怡的主要任务是运动员医疗站的整理工作,看似简单的药品清点和摆放却需要不停地弯腰拿药,直立摆放,当这两个动作连续起来数百个回合,这位“小年轻”也顶不住腰酸背痛。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扭扭腰,歇一歇,稍有缓解便继续工作。当完成最后一个治疗车的药物录入后,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按时按点完成任务,便是对每天最好的交代。



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致我校志愿者王莹的感谢信

王莹:集信息处理和摄影功能为一体的“中转站”

王莹是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硕博连读生,此次冬奥,她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任医疗协调员,服务时长达330天。在她的电脑里,仅存储的冬奥相关资料就已超过了50G。她说,“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中转站,每天接收大量信息,通过自己的处理再转发给各方,做好上传下达或需求对接。”做好医疗保障人员的保障的同时,她还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记录好每日医疗工作。

专业,他们守护生命健康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表示,虽然新冠疫情带来了复杂的挑战,但北京冬奥会的闭环内,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这份安全,来源于精细的管理及专业的志愿服务。首医志愿者牢记医学生身份,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标准,协助医护人员开展了赛场医疗急救、综合医疗事务等工作,充分保障了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的健康。



美国医疗团队给北京冬奥村公共卫生团队的感谢信



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志愿者团队致首医志愿者的感谢信

宣武医院冬奥医疗保障队: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保障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综合诊所的牵头单位,承担冬奥期间医疗保障、疫情防控等任务。综合诊所急诊24小时开诊,门诊每天开诊16小时,并设立了内外科、康复科、眼科、妇科、口腔科、中医科、心理咨询等十多个专业科室。综合诊所采取电话预约就诊制度,呼叫中心每天16小时提供双语预约服务。只要走进诊所,所有的需求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国际奥委会医疗和科学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巴吉特称赞:“这不是诊所,这简直是个医院!”综合诊所持续运行53天,接诊患者828人次,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规模最大、服务时间最长、接待就诊人数最多,零投诉零感染的医疗保障团队。



宣武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



诊所的纸箱上写满了就诊的各国运动员、随队官员的感谢记录,被称为“奥林匹克友谊塔”

武冰清:及时处置让运动员重返赛场

武冰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2018级口腔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也是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花样滑冰训练馆运动员医疗站的一名医疗助理。在医疗站工作的时候,因训练时的碰撞,一名加拿大女选手摔倒无法站起,武冰清立即与医疗站的医生前往运动员更衣室,熟练地运用英文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协助医生对运动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处置。离开前运动员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对大家说“谢谢”。



武冰清在医疗站为擦伤志愿者清理伤口

张玉雯:发挥特长,手有余香

张玉雯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冬(残)奥村公共卫生志愿者。她发现办公室里不少老师同学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都出现了颈部不适症状。中医专业的她便使用中医推拿手法,帮助大家缓解了酸痛症状。大家都赞叹着中医的神奇。作为其中唯一的中医专业学生,张玉雯非常自豪自己能利用专业所学帮助他人、服务冬奥!

白欣苑:专业知识让我沟通更顺畅

白欣苑是首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学生,担任北京冬奥组委总部的新冠联络官(CLO)综合协调办公室监测组的小组长。 CLO 联络工作需要与来自于百余个组织的千余名 CLO 沟通,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够及时反映,准确回答。对此,白欣苑用充分的知识积累,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游刃有余地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健康及症状监测的统计分析、疫情形势研判与处置等各种问题,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冬(残)奥村公共卫生志愿者联络对接防疫工作



首都医科大学奥组委总部CLO项目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联络工作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致我校志愿者的感谢信

“我们欣慰地看到,全体志愿者在赛事过程中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用微笑传递善意、用专业体现担当,圆满完成了各项服务保障任务,获得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在内的各国人士高度称赞。”——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

温情,他们被所有人铭记

医学就像是一道光,作为医学生,不仅要追逐精湛的医术,也要注重行医的温度,事事多为患者考虑。此次服务冬奥的过程中,首医人“有温度”的志愿服务,给所有工作人员和被保障对象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你们的热情与微笑,以及你们的专业水准与团队精神,会得到所有人的永远铭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医学与科学委员会赛事组委员 简.莫兰医生

朱砚荻:情感关怀也是缓解症状的良药

朱砚荻,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也是首都体育馆观众医疗站的医疗助理。在一次短道速滑决赛的晚上,一位严重心悸的观众在家属陪同下来到医疗站就诊,患者情绪非常紧张,心悸加上呼吸困难让她看起来非常难受。在迅速对患者进行分诊后,朱砚荻协助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并为患者提供了饮用水和小面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朱砚荻说,医疗站的救治让她明白,帮助患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治疗手段,情感关怀也是缓解症状的良药,这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德。



首都医科大学首体场馆志愿者在工作人员医疗站接诊外国工作人员

查博文:我们是有家的孩子

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3班的查博文,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医疗服务团队的一员。冬奥开幕式当天,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前往鸟巢观看开幕式。本来心情有点失落的他在刚交完班准备吃饭时,手机里传来一条消息,是学校青年媒体中心的同学,把他的照片合成在以现场为背景的图片里。那一刻他眼眶湿润了。不只是因为有了这张图片,而是“有人一直记得我们,牵挂着我们,我们是有家的孩子。”查博文说。



“带你去鸟巢看冬奥”照片集

谢谢你们,首医志愿者,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用微笑和汗水,履行“冰雪之约”,打造了最闪亮的首医名片!你们以母校为荣,母校亦以你们为荣!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委员运动会服务部授予首都医科大学为疫情防控支持单位

感谢信是鼓励也是鞭策,从“双奥之城”再出发,首医青年将始终牢记“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继续谱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一起向未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