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近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剑在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JAE ,《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odity futures and spot prices”的研究论文,以谷物市场为例分析了期货交易对平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方面的动态影响机制。
论文立足“构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重要命题,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发展期货交易工具、优化农业风险管理市场化机制的制度前景和政策价值。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均值-方差”分析框架(mean-variance analysis),构建了更广义的价格分布函数估计方法(QVAR-Copula)。
该研究建立了一个涉及农产品供需、期现套保和价格决定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仅存在于低阶矩层面(均值-方差),同时存在深层关联(包括尾部和高阶矩在内的全分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为大宗商品交易者在套期保值核算和资金配置决策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实证研究部分整理了1980-2019年CBOT大豆和玉米的期现货市场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发现。第一,研究发现,与理论分析相契合,期现价格关联具有复杂动态性,而且这种价格关联随期货合约期限变化而存在“期限效应”(time-to-maturity effect),期货市场对现货价格的平抑作用主要体现在临近到期合约。第二,研究发现了谷物期现价格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市场相依性强度随合约到期时间而变化。第三,在刻画价格联合分布函数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期现货基差分布时变规律,其对评估期现货市场收敛性和套期保值效果具有关键作用。该研究构建新的理论方法,分析了期货市场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和动态影响,为优化风险管理工具创新和推动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近年来,李剑及其所在课题组围绕农业风险管理与价格波动问题,聚焦破解“如何构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这一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团队立足前沿,对市场化管理机制的可行工具(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及其与现行农业政策的适配性问题展开了系统性研究。2017年起,李剑所在课题组与农业风险管理理论资深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Jean-Paul Chavas教授团队开展长期合作研究,在国际农经学会会刊Agricultural Economics发表3篇系列论文,在国内《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多次在美国农经学会年会和国际农经学家大会报告交流。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学校“青年骨干国际培养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