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华中农业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农业产业与技术经济团队在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资源要素配置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2-04-11 09:04:27    浏览次数:234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我校农业产业与技术经济团队在Ecological Economics上发表了题为“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domestic fertilizer use: Evidence from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的研究论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例探究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政策对出口农产品农资要素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果。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评估一直是政府、业界和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自2004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启动了“早期收获计划”,率先对鲜活农产品降税,对我国蔬菜和水果出口贸易流向和国内种植结构等方面影响深远。为评估政策对中国化肥使用强度及结构的影响,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品种分国别出口贸易对化肥使用贡献的分解方法,用于刻画中国对不同国家的生鲜农产品贸易引起的化肥使用规模。该方法弥补了现有统计数据上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隐含化肥投入量的局限性,通过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控制法刻画了CAFTA事件发生前后中国对东盟伙伴国生鲜农产品出口隐含化肥量的变化趋势。该文在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出口创造效应和出口转移效应理论框架下分析了CAFTA事件对中国出口生鲜农产品的隐含化肥量的影响结果。

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构建1995-2015年跨国双边面板数据集,实证检验了CAFTA框架下中国对东盟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的不同品种生鲜农产品出口对国内化肥使用的贡献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之后,中国对东盟国家生鲜农产品出口对国内化肥使用的增量效应已经显现,这类效应主要集中于中国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老成员国的出口,且果蔬出口的本土隐含化肥量提升最明显,通过安慰剂检验和调整对照组国别之后,本文的政策评估结果呈现高度稳健性。进一步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用于贸易政策的贡献来源,结果表明CAFTA作为关税同盟,在出口转移效应作用下,中国增加了对东盟国家的生鲜农产品出口集中度,进而带来中国化肥使用量的上升。这表明政策设计中应充分识别贸易政策对国内农业生产要素再分配和生产率提升的作用,避免化肥过度投入所引起的国内面源污染加剧问题。

该项研究从新的视角揭示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政策对农资投入效应的动态影响,并测算了政策效应影响下不同品类、国别的隐含化肥投入,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新的有益启示。

经济管理学院聂飞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剑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农业产业与技术经济团队负责人李谷成教授和美国政府责任办公署Xiang Bi研究员合作对课题实施提供了研究指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