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南京理工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学校召开工程训练课程改革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4-18 14:53:24    浏览次数:290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为落实学校“3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做好全校性工程训练基础实践课程体系的修订工作,4月12日至14日,教务处和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召开了工程训练课程改革学院研讨线上会议。会议按照兵器机械类、电子信息类、材料化工类以及人文经管类四个专业大类,分四场先后召开。研讨会由教务处王栋副处长主持,教务处丁大志处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全校18个二级学院的分管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工程训练中心张小兵主任、张永春书记、各实习教学部负责人、班组长、骨干教师等2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上,王栋首先肯定了工程训练中心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取得的历史成绩,希望借2022版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对工程训练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提高中心开放度,更好地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在我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张小兵就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改革思路向与会人员作了详细汇报。他系统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平台条件以及目前的课程体系,重点从教学内容设计、项目时间分配、教学方式等方面开诚布公、深刻剖析了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他指出,工训中心响应学校“3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正在优化重构2022版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将对应兵器机械类、电子信息类、材料化工类、人文经管类等四大专业大类,对应学生不同认知层次,建立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有效支持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科交叉与复杂工程性,推动产品/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综合素质,并就改革的具体思路作了详细说明。

在兵器机械类研讨会中,机械学院刘婷婷副院长、能动学院刘冬副院长、数统学院许春根副院长、钱学森学院张军副院长、中法学院王浩平副院长与各专业负责老师们,对如何开展项目式教学、加强不同专业学生的分工合作、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多学科交叉、开放共享实验设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提出希望中心为全校师生提供科研加工支持。

在材料化工类研讨会上,化工学院钟秦副院长、材料学院徐锋副院长以及参会的各专业老师,围绕工程训练课程中增加化工、材料类教学内容,增加设备使用认知教学以及专业教师参与实习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电子信息类研讨会上,电光学院盛卫星副院长、计算机学院肖亮副院长、知产学院曾培芳副院长等带头发言,认为在面向电类专业的实习教学中,需要补充机械方面的内容,完善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认知。与会人员围绕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实验设备的共享开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人文经管类研讨会上,经管学院杨慧院长助理、外国语学院杨蔚副院长、公务学院黄磊书记、马院范彬副书记、设传学院王展副院长和参会的专业老师一致认为工程训练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帮助文科和经管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很有必要,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体验。大家围绕如何设置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展开了积极讨论。

研讨会最后,王栋指出,工训课程体系改革不仅是工训中心的工作,也需要全校各学院一起参与支持完成。新的课程体系要以大工程观为指导,开出更高层次的工程训练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同时做好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条件等综合配套建设。

张小兵表示,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工训中心更好地了解学院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对做好工程训练课程体系改革更加明确了方向。他表示,非常欢迎专业老师参与工训课程教学,共同让新版工训课程更加贴合专业需要,发挥基础课程应有的作用。同时,工训中心也将认真研究大家的建议,提高开放共享,助力全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