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4月20日,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江苏分会场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期间,我校举办江苏首届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论坛暨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论坛。论坛邀请了全国知名的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专家,围绕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学院的初心使命等议题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号诊把脉,建言献策。
论坛上半场由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施君主持。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以“知天下、识未来”为题,介绍了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人才培养46年发展历史,北京大学多年来坚持师资人才培养战略基地、前沿科技发展领域、国内外深度交流合作的教育宗旨,打造综合性的教师团队并始终处于专业领先位置。张平分享了人才培养的层次以及相关的教学课程与学术科研成果,提出从社会需求、知识结构、知识产权管理与国际化实务人才四个方面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分析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与专业教育属性,认为人才培养需在专门的高等机构完成,需基于知识的专业化、职业的专门化,通过人才培养养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使培养主体具备职业共同的准入资格。吴汉东提出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三个基本定位,以及大众化与精英化、规范化与特色化、专业化与融通化、本土化与国际化四项基本要求。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陶鑫良认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将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程中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应当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融通型的“知识产权法商人才”。我国今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是通过法学学术学科培养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和通过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培养的“知识产权法商人才”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原院长单晓光分析了新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发展的相互作用,指出知识产权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可以从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全方位走向世界舞台、提炼中国经验输出中国智慧三个战略路径出发。单晓光分享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高起点、高要求、高投入建设的探索实践,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国际顶尖知识产权学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研究智库的美好愿景。
论坛下半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主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宋伟分析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发展目标,认为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分为政策-法律模块、管理-经济模块、技术-产业模块,提出可以从高校培养知识产权学科专业、与企业合作引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发挥知识产权系统的平台优势、给予青年人才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探索。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阐述了湘潭大学知识产权专业探索不同层级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的十年求索历程,从生师比普遍偏高,知识结构短板,课业负担重知识复合不易,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等方面分析当前学科融合的困境,提出可从紧扣现实需求,更新培养理念;打破人事藩篱,实现开门办学;拓宽人才通道,实施订单培养中寻求破解之机。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讲解了涉外知识产权法治人才的三个关键词:涉外、知识产权与法治,并详细分析知识产权人才、涉外法治人才、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涉外知识产权法治人才四个概念,认为法治人才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我国发展为通识型的法治人才、泯然于众的知识产权人才,呼吁进行本科知识产权人才的素质化培养、硕士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博士知识产权人才的高端化培养。
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戚湧认为知识产权人才是涉及科学技术、法律政治、经济管理、文化艺术四个维度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总量少,人才缺口大,加强复合型、国际化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南理工把握需求、优化模式、提升效能,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未来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着力建设江苏知识产权国际学院、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协同育人平台。
江苏首届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论坛暨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蓬勃发展,全国有关高校立足自身的学科特色优势对复合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携手奋进,为培养和造就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