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近日,由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冬教授承担的首届人工智能本科生研讨课《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结课,据悉,该门课程为学校首次开设。
信电学院李道亮教授、李寒副教授,农学院曾昭海教授,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赵竹村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或研究心得。
李道亮从农业1.0到农业4.0娓娓道来,分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过高的问题,指出智慧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其核心任务是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解放农民双手并提高农业生产力。
李寒结合农业智能机器人、机器视觉、光谱分析技术、植物表型分析等研究领域进行展开汇报,生动形象的应用案例拉近了学生与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应用的距离。
曾昭海发言
曾昭海对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谷物等粮食作物亩、年产量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指出我国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精细农业保证中国人民牢牢地将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
赵竹村发言
赵竹村以《家住金山为啥穷》的主题专题讲述我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提升对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安冬表示,人工智能专业是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知农爱农服务现代农业,因此特别在学生大二下学期开设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研讨课,共16学时,用四个代表性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她强调,希望通过课程“鼓励大家脚踏实地把理论知识与农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走出实验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接受农业实践教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真正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将人工智能与农业结合,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每次研讨课后,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课堂研讨内容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做了相关的学习报告,课堂上部分同学进行了心得分享。他们对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充满着美好的期望,同时对我国“三农问题”和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农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20级刘哥第认为,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来说,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实现粮食安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加强学习,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