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5月14日,由我校王露璐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道德的实证研究与地图平台建设”开题论证会在仙林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许益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万俊人教授,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江畅教授,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获得者、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研究所所长、《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研究员在线上担任论证专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南京大学杨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一流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闾国年教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伦理学会名誉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教授担任现场论证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许开轶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斌副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袁林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陶涛教授、张燕副教授以及地理科学学院胡迪副教授等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参加了开题论证会。开题论证会第一阶段由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教授主持;第二阶段由专家组组长万俊人教授主持。
王成斌感谢与会专家和领导对我校哲学伦理学学科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他强调,此次“中国乡村道德的实证研究与地图平台建设”是王露璐教授继主持完成“中国乡村伦理研究”之后又一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我校伦理学和GIS强强联合、协同创新的成功实践,希望课题组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悉心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后续的研究当中合理规划,通力合作,扎实推进田野工作和平台建设,产出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学校将按照国家科研课题管理的要求,发挥好管理和保障职能,督促课题组按照预定时间计划,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许益军对课题的获批表示祝贺,并就课题管理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把好方向导向。课题组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和实际部门决策需求,着力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深化联动协同。各子课题应围绕主题突出功能分工,形成整体合力。三是着力推出成果。强化结项意识、精品意识,进行扎实的调查研究,既要有调查研究成果,又要有学术研究成果。他表示,江苏省规划办将协同学校科研部门,认真实行两级管理,做到管理“关口”前移,随时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服务最及时,帮助最到位。
开题论证阶段,项目首席专家王露璐教授从项目缘起与概况、研究目标及意义、总体框架与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以及经费分配七个方面对课题基本情况作了介绍,陶涛教授、胡辿副教授、张燕副教授和张霄教授就子课题情况作补充汇报。
专家组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给予高度肯定,并围绕课题总体思路、子课题架构和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评议指导,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江畅教授指出,本课题将GIS技术应用于伦理学研究之中,将纯粹的伦理学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开创了新的乡村伦理研究方法。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注意体现伦理学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培养农民个体的道德情感,构建理想乡村伦理蓝图,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王淑芹教授认为,课题研究所打造的地图平台,不仅能够为伦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平台支撑,也可以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此外,课题组应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的乡村进行分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展开田野调查,以此提供相应的建设对策和路径。杨义芹研究员指出,多学科融合既是本课题研究的特点也是难点,并建议课题研究成果不应局限于对我国乡村伦理道德问题的现状描述,而且要总结规律关照乡村建设的未来;不仅可以为中国乡村道德建设做出贡献,而且能为世界乡村道德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王小锡教授对本课题在选题方面的创新性和课题设计方面的完善性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乡村伦理研究与GIS技术的结合有助于将伦理道德建议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之中,为相关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同时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关注我国农业伦理研究,吸纳其优点以完善平台建设。杨明教授强调,本课题的研究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课题组一方面可以依托各地乡村振兴局选择田野调查个案,另一方面应发挥地图平台的价值引领性,使之能够成为思想库,以便更好地为决策部门服务,助力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闾国年教授认为,伦理学和地理学的结合要注重顶层设计,课题选择田野调查的村庄需结合地理学区划布局,明确调查单元,同时区分研究的主导因素,选择恰当方法由点到面推进课题研究,警惕研究中由于个别因素的变动而对全局造成的影响。
专家组组长万俊人教授指出,课题在后续研究中应利用好GIS等地理学关键技术,明晰地理语言、空间结构、地缘知识等地理学要素,突出跨学科研究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课题成果在实现可视化、可检索、可关联、可补充、可共享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可示范”的意义,课题组需努力将课题平台打造成持续的、具有长期示范意义的学术科研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为各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道德的实证研究与地图平台建设”开题成功,期待课题组能够达成预期目标,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