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6月15日晚,我校“乡村振兴—旱地农业绿色发展”人才培养项目总结交流会暨2022届毕业研究生座谈会在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副校长陈玉林、房玉林等参加会议。
旱地农业绿色发展项目作为第一批启动的4个校级重点项目之一,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牵头,资环学院、农学院、水保所等11个学院(所)共同参与。项目以突破旱地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为导向,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及试验示范站(基地),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导师团队,注重多学科交叉、强化实践环节、突出技术创新与应用,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本领、敢担当的旱地农业绿色发展业高层次人才。
会议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张静主持。项目联络员、资环学院何刚副教授做了项目总结汇报。导师代表水土保持研究所冯浩研究员、动科学院赵春平副教授、机电学院胡瑾教授、水土保持研究所马理辉副研究员、水土保持研究所岳善超副研究员以及经管学院张蚌蚌副教授依次发言,介绍项目的实施和开展情况,总结了项目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研究生代表张伟伟、方世言、曹晨辉、张志博、王屿璠、魏慧娟等6名2022届毕业生根据自己参与项目的真切经历和感受进行了发言,展现了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中收获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个人自信和三农情怀。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楠表示后期将持续加强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帝伊就项目制培养中的实践环节内涵式考核、研究生外出实践安全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生产实践类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房玉林肯定了旱地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服务旱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历史使命,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项目以试验示范站为依托,以青年研究生为纽带,将他们推向农业农村的广阔天地,去感知三农情怀、发现农业产业问题、探索农业发展途径,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陈玉林总结指出,“十四五”是研究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要求的双重压力,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是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大改革和突破。立德树人是我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中心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将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科研推广、国际交流等工作与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构建“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希望“乡村振兴—旱地农业绿色发展”人才培养项目在进一步的实践和总结中,不断提升育人功效,积累西农研究生项目制工作经验,为我国旱区农业绿色发展产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