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南京理工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学校组织开展“南理工精神大讨论:大学精神与文化传承创新”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7-01 14:32:37    浏览次数:570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为高质量提炼特色鲜明、定位准确、感染力强的“南理工精神”表述语,充分迎接即将来临的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6月23日下午,学校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三会议室组织开展了“南理工精神大讨论:大学精神与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席占稳、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涛、国家教学名师袁军堂、经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宫载春、党政办公室原副主任王虹铈、汤山分部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殷巧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校正处级纪检监察员何振才、艺文部主任王卫平、学报副主编李翚,以及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涛主持。



与会人员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南理工精神”内核、表述语凝练方向等重点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宫载春全面回顾了学校2003年、2013年两次“南理工精神”大讨论的有关情况,详细介绍了学校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的讨论凝练过程,以及两次大讨论过程中形成“南理工精神”初步表述方案,指出“南理工精神”的提炼应当遵循积淀与构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原则。

袁军堂重点分享了当前国内重点大学关于学校精神的建设发展情况,提出应进一步厘清“南理工精神”与学校校风、校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突出学校的军工特色和育人理念,以充分的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广泛吸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共识。

王虹铈以校风中的“献身”文化为切入点,从初心层面、行动层面、情怀层面和使命层面分享了个人对“南理工精神”的理解,并动情讲述了在学校赵志国等三位烈士强军报国的感人事迹,肯定提炼“南理工精神”表述语的重大意义。

季卫兵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关于“南理工精神”大讨论的工作情况,指出应当从整体性、特殊性和主体性三个方面注重把握“南理工精神”表述语的提炼方向,并从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学校品质和奋斗姿态四个层面分享了学院师生代表对“南理工精神”表述语的讨论结果。

殷巧生指出,“南理工精神”的表述语,应体现高度共识、和而不同、内涵深刻、自带光芒、通俗易懂、历久弥新,并建议用“志存高远、精诚精进、国之所需、吾之所向”表述“南理工精神”。

何振才详细剖析了“南理工精神”的具体内涵、发展谱系、语言风格和宣传载体,聚焦“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三大问题,阐述了“致远”“致知”“致真”六字理念。

王卫平指出,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体系建设成熟之后的自然结果,提炼“南理工精神”表述语需要重点把握“教书育人,为党育英才”的本质内涵和“强军报国,为国铸利器”的特质内涵,充分彰显南京理工大学的理想精神追求、奋斗精神追求和献身精神追求。

李翚对学校师生关于南理工献身精神征文有关内容作了介绍,并现场分享了部分精彩语句。他围绕精神与文化、理论与宣传、提炼与诠释三组关系,强调了“南理工精神”表述语的凝练,其实也是对已有的校风、校训、校歌的诠释。

席占稳充分肯定了与会人员的座谈发言,并指出国防特色是立校之本、工程能力是强校之基,强调“南理工精神”的大讨论过程就是统一全校师生思想认识的过程,对于搭建好学校文化体系意义重大,是学校今后开展好文化建设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并号召大家群策群力,为提炼“南理工精神”表述语贡献集体智慧和力量。



据悉,为更好地发掘、凝练和弘扬“南理工精神”,学校还将围绕大学精神与立德树人、大学精神与师德师风、大学精神与传承创新等主题,分别组织青年教职工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等开展座谈交流,从不同角度对“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进行研讨,充分听取意见,将南理工精神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