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9月3日至4日,10000余名2022级本科生、研究生新生从五湖四海而来,满怀期待踏进南师大校园,开启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崭新篇章。学校高度重视秋季学期学生返校报到工作,本着“严格管理,科学防控”的原则,专门成立工作指挥部,精心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各项迎新准备工作,党委书记王成斌,校长华桂宏等校领导一行热情参与相关迎新活动。
在各学院、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独具南师特色的迎新活动在仙林、随园校区全面展开,迎新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圆满完成。
温暖慰问 大爱“厚生”
上午10时,王成斌、华桂宏一行来到位于芳菲楼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办理现场看望慰问新生。每年在“绿色通道”,学校都会为新同学们发放瑞华春雨助学金,准备“爱心大礼包”。“爱心大礼包”包含了笔记本、签字笔、插线板、台灯、毛巾、洗发水等学习生活用品,还有口罩、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其中特别准备的“生涯笔记本”为新同学们开启大学生活提供了指引。在现场设置的便利贴心愿墙前,新同学们纷纷写下对南师大120周年华诞的祝福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此外,学校还为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准备了免费卧具。校领导们热情为同学们送上“爱心大礼包”,让同学们一入南师校门,便强烈感受到南师大家庭的温暖。
在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大力支持下,今年南师大向2022级196名本科贫困新生发放“瑞华春雨助学金”,每人受助2500元。助学金申请要求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告知新生,经审核评定,受助新生在报到当天就可领取资助金。在芳菲楼发放现场,王成斌、华桂宏等校领导共同为贫困新生颁发助学金和瑞华慈善基金会提供的台灯、转换插座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勉励大家志存高远,心怀感恩,尽快融入南师,勤奋学习,奋发有为,彰显南师学子新风采。
随后,王成斌、华桂宏等校领导深入各新生报到点和新生宿舍,慰问正在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以及正在报到点忙碌的师生志愿者,了解迎新工作进展及新生入住情况,对各部门、学院的精心准备和细心接待表示充分肯定,对参与迎新的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教师、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希望各部门、各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工作思路,汇聚多方合力,帮助新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上午8时,总会计师任雷鸣来到随园校区迎新现场走访慰问,在各新生报到点对远道而来的新生和家长表示慰问和欢迎,让新生和家长们倍感温暖。任雷鸣一行还来到随园校区五舍的“绿色通道”,为同学们送上“爱心大礼包”,使大家倍感温馨。
体贴服务 热情高效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学校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新生报到方案,进行细致周密部署,新生报到前完成每日打卡申报和健康申报。为保证新生报到顺畅,在新生入学前,学校建立了迎新系统的网络平台和新生QQ群,让新生知晓报到流程、住宿安排、入校后的行车路线等。报到现场,新生进入校门时有序核对身份信息、体温检测、查验苏康码和行程码,无异常方可进入校园完成各项报到手续。为方便新生报到,学院采取志愿者与新生“一对一”的对接方式,全程帮助新生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为避免学生集中排队办理报到和缴费手续,学校对符合报到条件的新生,采取“先刷身份证报到入住宿舍,后办理其他入学手续”的方式做好今年新生报到工作。报到当天,财务处在校园内设置了多个缴费点方便需要现场办理缴费手续的学生进行缴费。学校后勤管理处安排了数十辆校车分别赶赴南京南站、南京火车站、小红山长途汽车站、学则路地铁站接新生,各接站点滚动发车,高峰时刻随时增派车辆。每班次车辆都安排有老师带队迎接新生,并安排学生志愿者协助做好接站点的引导工作。学则路地铁站由校团委设置咨询点,安排志愿者负责疏导和接站。在接站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耐心为新生和家长解惑答疑,引导新生乘坐到达相应校区的车辆。学校在各迎新点安排了志愿者,并准备了小推车和摆渡车,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完成报到工作。
校园里的交通和治安是迎新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保卫处派出保卫工作人员、保安队员,邀请交警、治安警察和保安公司安保人员参与相关工作。在各报到现场安排保卫干部负责督促、检查安保工作,协调处置突发事件。在学生公寓安排保安队员进行巡逻,维护好学生公寓周围治安秩序,提醒公寓管理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另外安排民警和保安进行巡逻,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在新生报到点、收费点、学生公寓、重要交通路段等区域,均派有安保人员维持秩序。顺畅的交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新生和家长感到极大安心,这也是迎新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学校后勤管理处要求食堂、开水房、校医院、物管站有关工作人员积极响应配合,为新生提供便利,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花式迎新 各展所长
为了让2022级新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增强广大本科新生的责任担当,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工处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校120周年华诞,面向全体2022级本科新生发出倡议,鼓励新同学们积极参加以“走访一名南师校友,阅读两本经典著作,撰写三封感恩家书”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第一份暑假作业”主题活动。据悉,今年已是学校第六年向新生“布置暑假作业”,这一做法不仅是南师大开展“新生成长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学校创新新生教育理念,推动“新生教育前置”的有益尝试。今年,学校鼓励同学们阅读的书目是南师招生宣传代言人、文学院郦波教授专门向新生们推荐的《史记》《南渡北归》《红楼梦》《三体》《中国艺术精神》《中国哲学史》等六部著作,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学校在暑假期间还基于教育部易班网络平台组建了“南京师范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成长教育课程课群”,面向全体新生发布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优秀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骨干、优秀学子原创的20门网课,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入学适应教育》《安全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朋辈榜样教育》等必修课程,并组织参与易班网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竞赛,有效实现了本科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前置。此外,学校基于“南师学工”“南师招生”微信公众号、“南师易班”APP等新媒体平台,连续推送了16期迎新专题推送,微信总阅读量5.6万+,广受2022级新生和家长的欢迎。
为迎接2022级研究生新生顺利报到入学,研究生院(研工部)启动“百廿有你 研途启航”系列迎新工作。依托“南师研究生”微信公众号,推出校园生活指南、百廿校史文化、启程我的学术之路等内容,帮助研究生熟悉校园环境,感受廿学府魅力。同时,安排迎新志愿者,引导研究生入学报到。学院开展线上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以德育和学风教育为重点,解读培养过程各环节,提升研究生的基础学术素养能力。
校团委联合校学生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发动834名学生志愿者,在校内外设置服务点12个,在校内班车、微公交下车点,为广大新生提供咨询引导、行李转运等志愿服务;开展“漫步南师”新生校园体验活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习生活环境;开展“梦想时光机”活动,在校内设立两个文创邮筒,向新生提供原创明信片,让新同学在开学第一天为四年后毕业的自己留言,投递寄语,展望未来。
学校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以回应师生关切为目标,立足“学校所需、师生所求、党员所能”的服务要求,成立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组织200余名机关党员同志到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学生返校报到点等场所,协助做好校门管控,体温检测、身份核验、乘车引导等工作,切实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心骨”的作用和“主力军”的身份,当好学生返校报到的“引导员”“讲解员”和“护航员”,形成机关人齐上阵、同迎新的热烈氛围,充分展现了机关党员服务师生的情怀和走在前、做表率的担当。图书馆党委以迎新服务作为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校师生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同时第一时间组织近20名教职工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和校门管控工作,引导广大党员教工弘扬图书馆“以人为本”的育人传统,不断提升服务育人水平。
宿舍楼前悬挂的热情温暖话语的横幅,一张张学长学姐手写的爱心明信片,一件件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衫,一个个自制盲盒在等待新同学“开启”……为了让每个踏进南师大的学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各个学院纷纷以特色活动迎接萌新。
新生心语 努力奋斗
报到日是新生们走进南师大的第一天,但南师大是他们早就深埋心中的梦想。
刘毅和蔡越洋今年一起考取了能源学院研究生,巧的是,他俩本科时是同宿舍的舍友。刘毅复习期间租了一个单身公寓,隔绝一切干扰因素,下载了许多南师大的壁纸以激励自己不断奋斗,最终得以圆梦。蔡越洋的生日和南师大校庆日恰巧在同一天,他说:“能和学校同一天过生日感到非常荣幸,希望自己能在这所向往已久的学校好好深造,多发表论文,多出好成绩。”9月3日正好是海洋学院邢怡睿、周罗文两位新同学的生日,其中邢怡睿恰逢18周岁,学院在当天下午为邢怡睿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在报到日这天完成了她的成人礼。物科院新生洪子欣说自己很喜欢物理,以后想做一名中学物理老师,考上了心仪的南师大,并且在入校之际就能见证南师百廿校庆,非常开心。教科院的王心雨同学自高中时便结下了与南师的不解之缘。她高中时期的班主任是南师校友,非常优秀,让“南师梦”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在今天终于梦圆。
众多的小萌新们都表示,希望在南师的四年能够增长学识,开拓视野,学习更多的技能,收获更多的经验。“好好学习,认真生活”是他们在南师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初心。
迎新日的南师校园,热闹非凡,热情洋溢。南师大全体师生满怀热情与真诚,尽心尽力接待好每一位前来报到的新生,让新同学一走进校门便充分感受到“南师温度”。今年是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希望新同学们秉承“正德 厚生 笃学 敏行”的校训精神,发扬“严谨 朴实 奋发 奉献”的优良校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百廿南师开启自己的人生新篇章,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