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为迎接第38个教师节,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激励青年教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9月6日下午,学校特邀中国工程院刘怡昕院士主讲本期“师德讲堂”,为青年教师作题为“培育人才的认识与实践”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学校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主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校党委副书记席占稳,人事处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郭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王国平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学院青年教师代表等在主会场聆听报告,江阴校区青年教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代表等在线上分会场观看直播。本次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席占稳主持。
刘怡昕院士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结合自身近六十年的国防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为在场的青年教师讲述了他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心得体会。1985年,刘怡昕调入南京炮兵学院工作,深刻感悟到“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时刻践行这一理念。为了适应人才培养工作急需,他主动承担编写教材的任务,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研究,更新教材,提升院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在近六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对教师来说,教学是最大的事情,上课是最大的事情,学生的事情是最大的事情”,把培养人才作为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对教学工作做到了全身心投入。他认为“对于一个有责任心而又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来说,课堂无处不在,处处是课堂、处处可育人”,并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尽管身体比较虚弱,但为了帮助学生坚定“到基层、到边疆、到艰苦地区去磨练自己、报效祖国”的信念,他主动要求送毕业学生进藏、看望历届毕业学生,并进行考察调研,从中更加激励了他献身国防事业、倾心教书育人的决心。在后续的教学科研过程中,他不断拓宽育人视野,总结推广育人成果,以科学研究工作培育人才。
随后,刘怡昕以“简单的理念,师生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青年教师对于教书育人和个人发展的思考。他表示,他始终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努力做好发现、培养和举荐人才的工作,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最大的乐事,把“报国莫过荐贤”当作自己终身的责任。最后,他真情寄语青年教师,创新来自对过往规律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探寻,先知源于长期的积淀和厚积而薄发。
青年教师代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教授陈明哲向刘怡昕院士献花。
席占稳在总结中对刘怡昕院士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在教师节前夕,刘院士的精彩报告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节日礼物。他对全校青年教师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青年教师要向刘院士学习,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立身之基、立教之本,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二是希望青年教师要从刘院士的报告中汲取宝贵经验,执着攻关创新,为培养国之精英,铸造国之利器贡献更多的力量。
附:刘怡昕,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长期从事国防科研和教育工作,出版专著24部、主编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24项成果获国家级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教学成果奖,在武器系统研制与运用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在武器研制与运用结合中做出开创性贡献,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开拓者与奠基者。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军教书育人优秀教员、全军育才金奖、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人梯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等,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4次,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是全军“创业在军营”英模报告团成员和中共十四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