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四川农业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林学院教师在木(竹)创新利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09-13 09:44:33    浏览次数:96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农林生物质的创新利用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纤维素作为重要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其提取与利用研究一直是农林生物质高值利用领域的前沿热点。近年来,关于纤维素的研究多数聚焦于棒状、纤维状纳米纤维素。球状纳米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素,具有众多优异的性能,但其合成及利用一直是该领域的难点,鲜有研究报道。

林学院研究团队一直围绕“球状纳米纤维素的合成及利用”开展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Cellulose, 2019, 26: 5177,中科院大类Top;Cellulose, 2021, 28: 4179,中科院大类Top)的基础上,以竹粉为原料,通过溶解再生、氧化、功能修饰等方法成功设计合成了具有II型纤维素结晶结构的球形纳米颗粒微簇吸附剂,并对吸附剂的成型机理、吸附行为进行了深入探究。吸附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受体位点密度,对水溶液中有毒六价铬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研究成果拓宽了纤维素的应用范围,为农林生物质创新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论文“Synthesis of cellulose II-based spherical nanoparticle microcluster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toxic hexavalent chromium(去除有毒六价铬的II型纤维素基球形纳米颗粒微簇吸附剂的合成)”发表在生物大分子领域专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大类一区Top,IF:8.025),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朱高璐为第一作者,张少博博士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四川省科技计划、学校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