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记北京林业大学饮食中心服务人员杨开秋
面对疫情,一日三餐,都有一个身影坚持让隔离中的学生准时吃到热乎乎的饭菜,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有着无畏的担当……下午3点半,我拨通了学一食堂杨开秋师傅的电话。在疫情面前,是他第一时间主动要求承担给学校隔离人员送饭的任务。
17年前的非典,就是他给隔离中的学生送餐
杨师傅原本买了大年三十的火车票,回老家陪父母过年的。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食堂的人手更加紧张了,杨师傅毫不犹豫地退了回家的票,投身到防疫工作中。当得知食堂承担了给隔离的学生送餐的任务时,他立马就给领导打电话,“让我来吧!我有经验。”是的,杨师傅有经验。17年前的非典,也是杨师傅坚持一日三餐给隔离人员送餐,从第一个隔离的人员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解除隔离。17年后,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冲在了前面,“什么也没想,就觉得自己要去做。不是说党员应该去做,而是党员就更应该去做。”电话中,有着山东口音的杨师傅坚定地说。
部队锻炼了他向前冲的性格
杨师傅是军人转业来校工作的,他说是部队锻炼了自己冲劲儿的性格,遇到困难,就不由自主要向前冲;因为自己是党培养了这么多年的老党员,更应该站好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应该做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有20多年的党龄了,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奋不顾身地去做,而且还要冲在前面。”我仿佛看到了鲜红的党旗下,杨师傅高高举起的右手。曾经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是一份执着与信念。初心不改,转业后的他依旧勇于担当。
说不累是假的,但他从不喊累
“累,真的挺累。说不累是假的。我从早上6:30一直到中午12:30,就没歇过。”除了给隔离人员每天准时送餐,他还要负责整个学一食堂的管理运行。采买、消毒、做饭、送餐……他说:“食堂还有那么多同事在和你一起忙碌着,他们也累啊!你累也要一直干下去,而且要带头干!”
现在的学一食堂任务特别繁重,每天不仅仅要给隔离点的学生送餐,还要给物业、饮食中心等返京隔离人员送餐,而且还承担着为学校职能部门在岗人员的送餐工作。在和杨师傅通电话的时候,办公室电话铃又响了,他又忙着去接电话了。平时工作中,杨师傅作为一名党员,也早已经习惯了冲在前面。
有遗憾,没有时间陪老人孩子
杨师傅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但他已经连续四五年没有在大年三十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了。饮食中心寒暑假是轮休的,往年因为工作原因,杨师傅最早也是大年初一才能回老家过年。原本今年特别高兴能在大年三十陪父母了,可是还是很遗憾没能回去。
杨师傅的爱人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至今也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岗位中。孩子自己在家,小学一年级,夫妻双方都没有时间陪着辅导功课。“我们都很忙,到家就很晚了,工作辛苦点没关系,就是很遗憾没有时间陪老人孩子。”
20年来,林大就是第二个家
“我是2000年部队转业后来林大的,到今年5月份,就整整21年了。真的是把林大当成了第二个家,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我是林大的一份子,就应该为林大做点贡献。”每天早上6:30到岗,一直到晚上7点以后结束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年默默坚守,始终如一。
很多人都会想起杨师傅给大家打饭的情景,“同学,不要减肥啊,要多吃点才能有力气学习……”“好嘞,一个馒头,一碗粥……”如今,他也总想着要给隔离的同学做好服务,“三餐要荤素搭配好,要让隔离的同学吃得开心点。”杨师傅的语气中,透着细致的关心。虽然看不见杨师傅的表情,但我的眼眶却瞬间湿润了。
杨师傅的微信头像是晴空万里下的学研大厦,希望这场疫情早日结束,我们的校园早日恢复昔日的人来人往,想念那在同学间广有盛名的“北林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