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园艺学院】战疫情 抓生产
2月18日,园艺学院邹志荣教授走进了杨凌示范区设施蔬菜种植户的温室内进行现场考察、指导和现场讲授管理,用行动助力群众的“菜篮子”。
阳春2月,气候已经变暖,设施蔬菜生产正处于忙碌的季节。在温室内不仅有跨年度的越冬茬蔬菜,而且正赶上早春茬蔬菜定植时期,所以在抗疫情工作中,不忘抓蔬菜生产管理工作。
邹志荣教授考察了温室生产的番茄、西甜瓜、草莓种植的情况,发现越冬茬的番茄有枯萎病、叶霉病的情况,及时指导农民具体防治方法。当看到春提早种植的番茄和西甜瓜长势正常时,提出了近期温室管理的技术要点。根据温室生产现场实际,邹教授提出以下几点管理措施:一是要继续加强保温措施,防止早春忽冷忽热的气候变化,一定要保证温室内最低温度在8-10度以上;二是多见阳光,在温度保证条件下,早揭晚盖保温被;三是适当通风排湿,降低温室内相对湿度,补充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四是预防病虫害,对越冬茬的番茄出现的枯萎病选用12.5%增效多菌灵可溶剂200倍液灌根,叶霉病选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邹志荣教授特别强调,在当前抗击疫情时期,要求种植者要戴口罩和手套,不仅保护自己身体,而且也保证蔬菜质量安全。
为了指导全省设施蔬菜管理工作,杨凌区农业局、杨凌电视台、杨凌农业科技报社等部门及时跟进,现场录制,整理建议并面向全省播报。
跨越海峡的线上教学
2月17日下午,信息学院青年教师游梦博主讲的“数值分析”课程在线上如期开课。细致的讲解,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子为教师的精心准备点赞。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主讲教师游梦博正在日本为他们上课。
游梦博的爱人目前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平时工作繁忙,他们只能假期在日本相聚。由于疫情原因航班取消,打破了他原定的回国计划。
游梦博教案等资料都没携带,手中甚至连一本参考书都没有。唯一能用的教学设备只有一台在当地借来的笔记本电脑。在接到学院和系上的在线教学通知后,他努力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找来了参考资料,认真了解录制课程的方法,并积极地向学院教师们请教。但是住所不具备网络条件,这让他犯了难,最后只能选择在大学校园中找空闲教室录课。
游老师谈到:“因为该校的研究生没有寒假,录课时常有干扰,只能想办法找没人的教室录,直播更是无从谈起。之前没接触过,刚开始录不好,费时间特别长,在同事们的指导下慢慢有了提高,开课之前较好地完成了准备工作。”
计科182班班长高瑞直到开课五天后才听辅导员说起游老师在海外克服困难做好线上教学,他十分惊讶:“通过游老师在PPT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就能感受到老师的严谨认真和为这门课做的大量准备,真没想到是在真么困难的条件下录制的,游老师真的太敬业了,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老师早点回来。”
在提到在线教学的感受时,游老师说:“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学生们积极好学,他们也是在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一起重返校园。”同时游老师建议学生在听网课的同时也要动手动笔,勤演算,做好自我监督认真学习每节课程。
战“疫”一线的身影
在疫情防控期间,理学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支部书记的号召下,冲锋在前、甘于奉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我们也呼吁有志青年和学生党员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在国家需要时能挺身而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服务老百姓的事。”这是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杨昭的倡议。疫情发生后,杨昭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和团委的号召,同铁炉子村返乡大学生和部分青年党团员于2月11日自愿组成“铁炉子村青年抗击疫情突击队”。在村委会和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青年抗击疫情突击队志愿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为过往车辆人员的体温检测和登记;在村里张贴防疫知识宣传画;悬挂通俗易懂的防护标语;帮助村民打扫卫生、对家中关键区域进行病毒消杀。
和杨昭一样的还有本科生党支部的预备党员李妍。防疫初始,李妍就积极到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中川村党支部报到,配合村干部整理村民防疫期间数据资料,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村干部完成电子数据资料的录入和完善,任务紧时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加班加点完成相关工作,获得村干部们的一致好评。在家中她积极向家人讲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防疫工作。谈及工作感受时,她表示,“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更应该冲在阵前,去需要我们的地方,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入党积极分子也不甘示弱,来自计算1802班的李萱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响应家乡和学校的号召,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为家乡防控工作贡献力量。作为家乡小区卡点志愿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自愿帮助工作人员记录及过往人员测量体温,工作期间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对此她表示,“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我会努力向党员看齐,在关键时刻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希望家乡和祖国早日打赢这场硬仗。”
人文学子的抗疫日记
协助医院将物资整理并派发,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及时得到物资;参与设计心理舒缓室,为高强度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工作之余的放松环境;招募义剪志愿者,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51名援外医务人员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这是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曾繁诗的疫情服务记录。
疫情发生前,曾繁诗在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实习;疫情发生后,在了解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需医务社工后,曾繁诗第一时间从陕西老家赶往广州,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作为党员,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我的专业是社会工作,就应该学以致用、服务于民。”这是人文学院学生党员、学生会主席唐信的抗疫日记。
疫情发生后,唐信参加了团员青年志愿者专项行动,积极投入到防疫战斗中,主要负责社区外来人口信息登记和测量体温,为居家观察户买菜、送菜,在社区张贴公告、分发宣传单、进行宣传劝导,卫生消毒,入户以及电话摸排了解相关情况,制作工作台账等。
像曾繁诗、唐信一样志愿服务抗疫的人文学子还有很多,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太平社区服务的社会学172班赖羌汉,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北湖星城服务的公管162班李宏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银川路锦苑社区服务的社工172班刘莹,在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闫圪塔村村委会服务的公管171班闫如意,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群力社区服务的社会学182班徐梦远……
疫情发生后,人文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安排部署,在做到摸排师生出行轨迹不漏一人、传达学校文件要求不漏一人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党支部、网上主题团日活动等,号召广大青年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疫情防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争做防疫工作的“战斗员”和“宣传员”。人文学子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力量和决心。
下一篇: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