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累并快乐着 ——来自学院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
学院疫情防控专题会上,听到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连谈起“我们的办公室主任也不容易,爱人在医院上班、自己参加学院防疫工作,两个人还带着5、6岁的孩子,”这一刻,我直接感动得眼睛泛潮,一种想哭的感觉涌上心间,不好意思看学院领导,只能低着头作记录。
繁重并快节奏的防疫生活,让人深刻体会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内涵与韵味,感受着学院领导的关怀、教师同事的友好互助、师生奋战在抗疫战线、奋进在学院发展中的人文故事……
连续奋战中的彼此鼓励
起草学院工作方案、排查师生活动轨迹、得出各类统计报表、形成工作报告,帮助解决在杨凌居家隔离师生生活困难,买米面、送教程、发科研资料,叮嘱在外地师生的防护工作……
1月底到2月中旬,学院疫情阻击战任务重、压力大,偏偏这时学院管理人员不是有过外出正在隔离,就是还在外地没有返回。这样的情形下,让办公室主任、疫情联络员的我与学工秘书穆闯录、MPA工作人员张逢军等3个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只能连续奋战。
15天的轮班工作中,看着孩子还不满百天,父母老人同样不在身边的穆闯录,一边要照顾妻儿,一边一人支撑着学生面上的防疫工作。我只能庆幸孩子还稍微大些,只能庆幸作为外科医生的妻子在疫情形势严峻时,科室工作任务相对减轻,可以与同事调班,保证着我参加防疫工作。
“邵老师,戴上手套,我们家里都有小孩,要多份防护。”外出送教学材料时,小穆老师的友好提示,让人分外感谢他的细心,也加深着同事间“战友”般的感情。彼此鼓励,相互支持,让我们在外出的担心中多了份信心与温暖。
“邵,家里有困难就说。你媳妇调不开班就不用过来,我家孩子大,我还可以值班的,没有问题。”同样让人感动的是,刚参加完寒假值班又连续投入防疫轮班工作几天的张逢军老师关心关切的话。
“小邵,办公室忙得开吗?看你们又是统计,又是跑爱心服务的。有没有通行证,可不可以让我给你们帮帮忙。”身为聘用人员赵婉莹老师的主动请缨更是让人觉得自己在防疫工作中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
“第一时间安排其他隔离期满的管理人员来轮班,与学生处、防疫办沟通,条件允许的话,尽快安排另外2名辅导员来校隔离,保证隔离期满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替换下小穆,也保证后期可能的开学学生工作。”党委书记王德连、院长朱宏斌尽最大可能地科学调配着学院防控力量,保障着一线工作人员的轮休……
工作交流中的相互理解
“我一直住在西安,体温健康监测都正常,开着车回来为什么要隔离?”
“怎么又要填表?”
“不是有打卡吗,怎么还要报体温?”
“我怎么要报体温,为什么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面对政策理解的困惑,面对表格填报的准确,我们努力当好政策解说员,耐心地讲解着必要性。同时也及时将有关防控政策通过内容摘要或全文转发等形式在学院QQ群、微信群进行传达,让更多老师理解防疫工作,支持工作开展。
“XX老师,不好意思,还得麻烦您补报下哪项信息……”
“XX老师,麻烦您在12点前完成健康打卡。”
“XX老师,烦请您继续坚持居家隔离,不要外出,有任何需要帮助的请及时联系。”
对于必须的表格信息填写与填补,我们最大限度地从学院教师信息库、党员信息库查找着补充,减少着对老师填报信息的打扰;对于必要的工作安排,我们不厌其烦地提醒与叮嘱着。
“感谢你们,感谢学院领导,你们幸苦了,没有什么需要的了,有的话我会再联系你们。”在学院帮助下发炎发烧的家属孩子及时得到就诊的李荣华老师,父亲腰部受伤得到及时送医的徐春成老师,以及更多领取到教材的老师、取得代购米面、家属用药的老师,在防疫“实战”中,对学院从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多了份感谢,多了份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让枯燥的居家防护、居家隔离工作多了份春日暖阳,成为时下艰难中流淌在彼此间家人般的温馨。
繁忙劳累中的幸福
“又一个隔离期满了,还剩下5个、还剩2。”
“今天隔离老师的体温都正常,在外的老师也都好着。”
如果说,防疫工作中什么让人感觉到最幸福?盯着隔离教职工人数数据,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家都平安着,无疑是我和张逢军老师在工作交流中真切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我们人手紧张,工作到位了就好,宣传工作没有其他
学院出色没多大关系的。”谈及学院防疫工作宣传不够,张逢军这么开导着我,也鼓励着自己,让我们彼此多着份工作成就感、价值感和意义感。
“在外地的20个教职工将按要求返校,我们又有得忙了。”刚起草完毕学院教职工返校工作方案的我又和张逢军老师谈起返校教职工的居家隔离与生活服务管理人员“一对一”工作安排事项。“没事,我们不是有工作经验了嘛”透过张老师爽朗回答,让人感受着一份工作的坚定。
工作累不累?谈起这一问题,我总会想起近日媳妇上班了,为了完成居家办公任务,减少女儿的干扰,我开启深夜办公、白天睡觉的模式,却被小丫头一巴掌拍醒,嚷嚷让陪她玩的事情。辛劳中,总觉得在校园防疫工作中的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学院师生也都平安着,更何况,孩子还不到1岁的侯东丽副书记都始终在一线工作,指导着学生面上的防疫工作……
众志成城,我们一定可以共克时艰,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心中最大的信念。也正是在这一信念下,我见证了学院党员踊跃缴纳特殊党费、老师默默为一线医院进行捐助、学生慷慨将压岁钱全部捐赠学校抗疫、师生踊跃投入网络授课,教师积极居家办公,开展科学研究,为打赢防疫工作和脱贫攻坚协同战发声,见证着学院“停学不听课”,努力做到各项工作不耽误,目标任务要完成的奋进状态。
【水保所】抗击疫情 学子在行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到处活跃着水土保持研究所学子们的身影,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到山东德州,从江西九江到甘肃,在城市社区,在农村村口,他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人民的需要,勇担责任,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充分展现了水保人的使命担当,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疫情之初,群众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还认识不足,不愿意佩戴口罩或对佩戴口罩出行不是很重视,2017级土壤学博士研究生崔志强组织周围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自发成立劝导小组,利用学校下发的新冠肺炎预防知识进行科学防护知识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为周围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主动。作为社区日常防疫的志愿者,由于口罩资源紧张,崔志强把社区为他们统一配发的口罩送给了社区内没能及时购买或者缺乏购买口罩渠道的老人,他们则自备口罩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西农19级水保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浩然所在的济南市历下区面向全区招募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与家人沟通并征得水保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后,他加入了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的防疫工作中。每天早上八点,对进出社区的人员测量体温;对不戴口罩或错误佩戴口罩的人进行劝说并禁止出入社区;检查出入人员临时出入证,车辆临时通行证;对于非本社区的人员,进行劝离等工作。
研究生穆兆涛的家在山东省德州市郑店镇穆家村,他第一时间加入了防范排查疫情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村口值班站岗和巡逻工作,并参与在疫情爆发时期排查各住户健康状况。穆兆涛说:“通过此次志愿服务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之强、反应速度之快。”
家在河北省保定市农村王润超,在村委会开始招募在村口值班站岗的人员的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每天三组人,24小时不间断。村里的岗哨很简陋,就是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几个路障,寒冬腊月的天气,晚上值班更是寒冷难耐,但是王润超和值班站岗的党员和村民们没有怨言,大家都在为了这场疫情防控做自己的努力。
家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2019级硕士谢明阳,在接到社区招收志愿者的通知后,积极报名参加了社区防疫工作,他不但自己报名还动员自己的父亲参加,父子俩成为小区防疫工作的“父子兵”。冬天齐齐哈尔的雪非常厚,风也很大。废弃口罩和积雪混在一起,远远看去白茫茫一片,非常难分辨,两人就一路走,一路铲雪,一路收集废弃口罩再集中销毁。
姚丽霞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拦截从本村经过的车辆,并对其进行劝返。她所在的地区属于较为偏僻的农村,所以外来车辆比较少,但是在此期间她却没有丝毫的懈怠,24小时值守在工作岗,由于劝返点离家里比较远,经常一碗泡面就是一顿饭,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影响她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热情。
2019级硕士研究生殷敏峰,在球场上冲锋陷阵、司职前锋的他在疫情爆发后主动担任起村里“守门员”的职务,兢兢业业、从不懈怠,他说他要把疫情永远的挡在家门外。(宋阳 )
【经管学院】“疫”不容辞 党员家庭总动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管学院土管党支部预备党员杨朔同学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诚朴勇毅”的西农精神。
为了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杨朔主动来到其居住小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浭阳街道北关二居,成为社区第一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她每天早早来到社区卡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来往人员车辆的登记排查,统计小区居民出入情况,检查点消毒等工作。
据悉,杨朔的父母也是冲在唐山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党员,父亲是当地市场监管局的一员,从大年初一开始便坚守在工作岗位,主要负责排查市场野生动物销售情况、监管防疫相关产品价格质量等。母亲是当地纪检监察部门的一员,主要负责对相关单位疫情防控开展情况进行监察。因为爸妈都忙于疫情防控,杨朔在做好志愿者的同时还承担了家里的“后勤工作”。她说:“抗击疫情,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虽然我们一家人今年各忙各的,但是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努力着、奋斗着、坚持着,能为打赢这场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们全家都很欣慰、很自豪、很踏实,期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