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彭红涛,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主讲硕士生课程《土木工程研究专题》。
一、课程基本情况
《土木工程研究专题》是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课程教学工作由彭红涛副教授主持;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蒋秀根教授、剧锦三教授、许晶副教授、张泽林讲师等。课程的混合教学改革于2017年10月经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批准立项后,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院于2019年6月对混合教学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结题评审,验收结果为优秀。2019年11月经研究生院评审,《土木工程研究专题》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获准立项。教学团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空中课堂”条件准备与测试
按照疫情防控统一部署的要求,学生和教师暂时不能回到美丽校园,一起走进熟悉的教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早日战胜病毒疫情,同学们和教师们自觉居家学习和工作,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不能进实体教室开设面授课堂,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空中课堂”;距离并不能切断师生间的紧密联系。有了“空中课堂”就可以做到既不停课,又不停学,更不停教。为此,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学科和课程的具体特点,教学团队制订了“空中课堂”条件准备方案并迅速着手逐一落实测试。课程教学管理采用学校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开课前检查、调整和补充电子教学支持资料、课件、教学音视频等课程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信息。直播软件系统应用以建筑云课为主,雨课堂为辅;会议软件系统以腾讯会议为主,Zoom为辅,力求有备无患。开课前教学团队与学生们进行了2次直播测试和会议测试,同时安排学生为开课做好各项条件准备工作,并有序开展课前学习活动。在软件应用系统中建立了课程班级,进行了签到、发送任务和作业等操作测试。在学生们调试和反馈系统操作顺畅后,课程的准备工作可以认为是就绪了。
空中课堂
直播平台体验调查
利用学校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对学生应用直播平台系统的体验感受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学生认为所选用的直播平台系统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有一半的学生表示满足教学要求;有40%的学生表示完全满足教学要求。
会议系统体验调查
利用学校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对学生应用会议软件系统的体验感受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学生认为所选用的会议软件系统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有40%的学生表示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会议软件系统的体验感受表示完全满意的人数,比对直播平台系统的体验感受表示完全满意的人数多出10%。这也说明会议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可。尽管直播软件系统的教学功能更全面,但保证师生间交流(语音和文字)能够顺畅进行的可靠性,更让学生们觉得重要。教师在开启直播软件系统进行直播时,可同时开启会议软件系统的屏幕共享功能。这样,一旦直播软件运行不利,可立即将其关闭;然后,直接在教师的电脑端进行切换操作,利用已开启的会议软件系统的屏幕共享功能进行共享屏幕直播。这样就不会因为直播软件系统崩溃而暂时中断直播教学。
三、“空中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空中课堂”的教学活动需要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进行安排,以求实现与“线下”的实体教室课堂教学相近的教学效果。“线上”仍采用与非疫情防控期一致的方式:采用学校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发布课程任务通知、作业、问卷等;学生在该平台上完成相应的任务。“空中课堂”开始后,教师使用直播专业软件行进行讲解是必要的。直播也是教师用自身的学识影响学生们重要环节。教师所讲的内容是教师自己长期学习、科研和实践的所得及感悟,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们不一定能够从书本和网络上学到的。教师宜直播时出镜。学生们在教师“关注的目光”前的观课与只有音频(教师直播时不出镜)的听课相比,前者更容易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
现以达成本课程的课程目标1的教学活动为例进行说明。课程目标1:具备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收集、整理和发现复杂工程问题或土木工程科学问题的能力,并有创新意识。根据课程目标1的要求,本课程专题一(现代混凝土技术)有相应的教学安排;限于篇幅,这里只做重点说明:
专题一所涉及的混凝土学,属实验科学。关于混凝土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最直接来源可以说是工程实践和实验。混凝土界的学者于一定时代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混凝土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称为科学问题。目前,混凝土的理论知识仍主要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呈现于文献中。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为此,安排学生们于课前阅读经典专著(学生),课中有翻转课堂互动,课后提交研讨报告。(美)库玛•梅塔P.Kumar Mehta是美国混凝土界的著名专家,其所撰专著《Concrete,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传入我国后已有四版译本,在我国的混凝土学界影响较大。因而选该专著供学生们重点研读。由学生精读并发现其中的问题,结合检索有关文献,深入理解和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在“空中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议;每个同学的经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思考角度不同。交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之一。有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展示出的研学成果受到班级同学们的好评,已被录制成视频,放入课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学海拾贝”栏目中,供同学们课后学习参考之用。由于平台的资源存储容量的限制,不能将所有学生的研学成果材料存放于该栏目,还是有些遗憾。
创新意识需要有质疑意识和批评精神。既要尊重已有的理论知识,尊重权威,又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学生们在翻转课堂中“头脑风暴”也撞出了火花。有位学生在研学成果汇报时,对碱骨料反应造成混凝土的破坏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另一位同学根据再生混凝土知识,提出了能否让因碱骨料反应导致破坏的混凝土“再生”问题。这个问题也许能够成为我们今后的新研究课题。
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团队还为学生们收集和整理了校友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事迹(包括视频资源和文字材料),于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上增设了思政教育栏目。旨在通过校友的事迹感召学生热爱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使得参加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一代一路”建设,应成为青年学子们未来的选项。
四、建议与结语
1
疫情防控期间《土木工程研究专题》教学方法与非防控期的主要区别是课堂场景的变化,也即所谓“课中”处于不同的场景中。“空中课堂”受通讯条件所限,如果开起了视频功能,在现有通讯技术条件下常常会因网络拥堵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因此,往往需要关闭视频功能,以保证软件平台系统的语言功能的顺畅应用。除了通过语音方式交流外,在“空中课堂”里,也可以借助“聊天”对话框,通过“字、词、短句”进行文字交流;但建议教师不宜采用文字方式,因为打字输入过程耗时长,可能会影响交流速度,进而可能会影响教学活动进展的节奏;建议预先将文字内容(如议题、主观习题等)制作成图片,在“空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直播平台快速给学生展示或发送到学生端,这样学生可以用类似“看图说话”的形式来回答或研讨问题,也有助于“空中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