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为总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校后勤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师生提供更美好的校园生活, 5月25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届会长办公会议暨第二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苏州举行。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领导,江苏省教育厅领导,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代表,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领导,我校党委书记江涌,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周高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领导就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5年来的成功经验及苏大教服集团成立以来的发展经验召开座谈会。
周高首先作了关于苏州大学后勤改革发展情况与成果的报告。他指出,苏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坚持改革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建立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的原则,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引入了优质的后勤服务企业;三是坚持培育了一支坚持姓教、具备服务育人能力的高校后勤服务团队——苏大教服集团。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苏大不仅节约了后勤成本,更从纷繁复杂的后勤事务中脱身出来,回归教学科研本位,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随后,苏大教服集团董事长韦曙和从集团子公司业务领域发展、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后勤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就集团改革实践的成果进行了汇报。他指出,集团将立足四个创新,坚持四个转型,积极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到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考察,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后勤民族品牌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智献力。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与综合业务处处长于洋对会议举办表示祝贺。他认为,苏大教服集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模式,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提供了样板,值得同行交流借鉴。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刘建平指出,经过15年的改革发展,苏大教服集团经受了市场洗礼,锤炼了服务品质,成长优质企业,为全国教育后勤事业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成为了高校后勤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还以苏大教服集团为天津大学服务的案例,鼓励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服务品质、后勤育人上下功夫、出成绩。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程天权对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15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将专家委员会设在苏大教服集团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苏大教服集团能通过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这一平台向全国教育后勤行业输送更多宝贵经验。
江苏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李国荣指出,苏州大学在改革中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在有效提升办学实力的同时,孕育出一个新型的、充满活力的后勤服务实体,在服务中实现育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武海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充满了艰辛,事业带头人面临的压力尤甚,苏大教服集团的成功离不开苏大人的勇敢与坚持。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秘书处发展研究部主任皮光纯指出,2004年苏大教服集团的成立是苏州大学党政领导和苏大教服集团领导层的勇敢突破,这是苏大模式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开端。北京现代经济与法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英华提到,苏州大学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标杆学校,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理念和路径上的双重启示。《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执行总编卢彩晨以“扎实、担当、质量、学习、研究”对苏大教服集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概括。《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北京林业大学原后勤集团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后勤顾问赵相华认为,苏大教服集团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成功缩影,学习苏大模式要看关键、看内容。2014年,苏大教服集团颁布《基本法》,使其真正成为了具有百年潜力的现代企业。
其他与会领导专家也纷纷发言,赞赏苏州大学和苏大教服集团开创了教育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苏州模式”,其改革的优秀成果——苏大教服集团则为全国教育后勤系统树立了行业标杆。
江涌指出,苏州大学近年来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高,这离不开优质的后勤保障。1992年,苏大从“小机关-多实体”模式开始持续稳定地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2004年,苏大教服集团秉持姓“教”的属性成立。至今,教服集团已不仅能满足苏大后勤需求,更能为全国其他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并为苏州很多地标性高端项目提供服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更离不开教服集团领导层立德树人、回报社会的使命感。苏州大学也有信心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教育后勤领域的专家领导齐聚苏州召开座谈会,是对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的肯定,更是对苏大教服集团服务成绩的认可。万里长征方起步,集团必将不忘改革初心,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勇立潮头辟蹊径,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