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耄耋老校友向母校捐出学生时代所用讲义

发布时间:2020-06-17 10:07:22    浏览次数:462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作为南师大的学生,自己一刻也没有忘记党的培养,恩师的教诲,常常用这些史料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教育。现在已退休二十多年了,我想自己保存的这批史料如果放在母校,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5月的一天,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许小东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在信中,校友施贻民老师一字一句地写下了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谢,并表达了想要向母校捐赠自己当年上学时所用讲义的愿望。

(施贻民老师1960年南师生物系毕业)

6月10日,83岁的施贻民老师带着厚厚的讲义,在老伴和儿子儿媳的陪伴下回到了母校,见到了阔别60年的班主任孙宁珍老师,与生科院党委书记许小东、院长戴传超,以及生科院师生代表共同追忆当年求学经历,展望母校未来美好愿景。

施贻民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1960年生物专修科四班的毕业生,在校时是班上团支部副书记兼班主席。施贻民老师说,追忆往昔,当年求学的情境仍然历历在目。作为从省内县市直接保送至大学的学生,他只需要交纳书本费,但贫寒的家境依旧使他的生活较为艰难。在信中,施贻民老师感恩那些在大学里向他施以援手的人,更加感念那段让他受益良多的日子。那时的他一点也不觉得艰苦,心里想的是如何争分夺秒地多学一点科学知识,毕业后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以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作为一名学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我还是刻苦学习,学到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南师1960年生物系毕业照(施贻民老师二排左1)

教学实践照

毕业后他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去,分配到家乡的通海区川港中学,担任教工团支部书记,团县委聘其为大队辅导员,任教数学(算数)、政治、生物等课程。1963、1964两年施贻民老师被团县委评为优秀辅导员,其所负责的两个中队被评为先进集体。1994年施老师的一篇教学论文获全国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曾被评为南通开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发表论文多篇。1995年施贻民老师获评中学高级职称。退休以后,施贻民老师继续发挥余热,经常协助社区开展“道德讲堂”、保健类讲座,在新华网、南通《江海晚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说,回想当年,在母校学习期间,每月靠12元钱的助学金生活,还要每月从中节约出2元钱用于买书和学习用品,每天的菜金只有一毛钱,想想当时的艰苦,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很知足了。

当年大学毕业离校时,大部分同学把讲义都处理掉了,施贻民老师却没有舍得丢弃。在他眼中,这些讲义是党和国家培养他在高等学府学习的珍贵文献。他完好保存了由孙宁珍老师认真批改的“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人体解剖学”全部“生理学实验报告”。另外,还有一本《南师学报》(自然科学)1959第三期。《共青团员》1959第一期至第三期,系共青团南京师院委员会主编。一本《心理学》(铅字),《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授提纲》(初稿)(铅印)“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合订本。毕业时,他用省吃俭用攒起来的钱把这些讲义一本本装订好,当作自己的宝贝运回家精心保管。后来带到工作岗位,作教学参考。在1969年南通地区、市组织编写农业基础知识(初、高中)课本时,派上了大用场。

南师讲义《动物学》《人体解剖学》

施贻民老师说,这些油印讲义都是由老师们亲手在钢板上刻出来的,凝聚着老师们在当时艰苦条件下付出的智慧与心血,是见证母校发展的珍贵而重要的史料。同时,他希望这些讲义能成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怀着对母校的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愿望,施贻民决定将这些讲义捐献给母校。

“读完施老师的信,让我深受感动、思考良久。这封信一方面反映了60年前南师学子刻苦学习、拼搏奋发的‘学’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60年前南师教师心系学生、为国育才的‘教’的状态。”许小东说,“接来下,学院党委将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这封来信,从中汲取为学、从教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广大师生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生科院是百年南师中具有光荣育人传统的院系之一。百余年来,生科院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始终践行‘厚生’精神,坚持把爱生育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施贻民校友来信的内容,正是对生科院教师敬业乐群、师表至上最好的佐证。”生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传超教授说道。“作为现在的教师,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生科院教师那种忘我工作、为国育才的职业状态,牢记育人使命、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在南师大的人才培养中做出生科院应有的贡献。”

生科院师生代表在座谈会上仔细阅读了施贻民老师的来信,并聆听了他现场发表的肺腑之言,翻阅了厚重的讲义,大家都非常感慨60年前的学子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和60年前大学生的学习条件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极为优渥,作为新时代的南师学子,我们要以施贻民校友当年的学习精神为榜样,刻苦钻研、奋发向上,不能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生科院师生们表示。

在座谈会现场,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学院向施贻民老师赠送了特别的礼物:《生物系1960 届花名册》、《优秀校友》荣誉证书和校友纪念章。施贻民老师非常感动。他说,回到母校就像回到了家的感觉,感到非常亲切、温暖,我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还是希望回去后能以母校的领导、老师为榜样,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余热。





在得知施贻民校友捐赠60年前生科院的油印讲义,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姜晓云非常高兴。他表示,这批油印讲义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见证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后南师大教师的教学状态,是不可多得的校史资料。要尽全力运用好、保存好、管理好这批资料,校史馆将挖掘其内在价值,让这些见证南师大教师教书育人历史的资料发挥独特价值,引领更多师生尤其是师范专业学生积极投身教书育人行列,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