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谢维和应邀做客南师大教科院“行知教育讲坛”

发布时间:2021-05-14 13:52:56    浏览次数:340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5月8日上午,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谢维和应邀做客南师大教科院“行知教育讲坛”,带来“陶行知留给我们的作业——简论学校德育的逻辑与实践”主题报告。这是“行知教育讲坛”第五场学术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缪建东教授主持,教科院有关领导、老师及近百名硕博研究生参加。

缪建东副校长向师生介绍了谢维和教授的学术经历、重要任职及学术成就,并对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谢维和教授1978年至1988年先后在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求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等和青少年研究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教育部等各种科研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近二十本,并多次参与教育部重要政策法规的研讨和制定,参与专业、学科的调整与规划工作。

报告围绕“学校德育的逻辑与实践”逐层展开。为什么要研究学校德育?谢维和教授认为,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必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使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陶行知留给我们的一个作业就是:“我们希望担任修养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

对于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作业,我们要怎么去解答?

首先,谢维和教授分享了自己做这份作业的思路——反推法。他从现实的教学实践情境为着眼点,向现场的师生提出一个问题——“中小学那些全面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道德品质与性格方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他请在座同学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开展分享与讨论,并展示了他在中小学校调研的结果。通过推理分析,他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出优秀学生的共同特征之一:自觉性。自觉性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相统一的学习心理自律,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也是道德的基本特征之一。

接下来,谢维和教授介绍了这一研究的成果转化过程。一是传播与讲课,谢教授于2017年在《人民教育》发表“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系列论文6篇:分别是《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学习成绩背后的“秘密”》《非志无以成学》《公德与私德的先后》《学以为己的德育传统》《走班制”的德育基础》,并受邀在全国各地做“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学术报告,介绍这一研究成果。二是实践影响力,谢维和教授引导一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如考试后请学生填写“学生自我分析量表”、写“弹性作业”等,收效显著。三是后续的延伸,在行动研究中与师生互动激发新的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将推动这一研究不断深入和细化。

最后,谢维和教授提出,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

谢维和教授用亲切、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深刻的道理,每一次发问都引人深思。全场气氛活跃,师生积极互动,从各个角度进行讨论与探究。

报告结束之际,缪建东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感谢谢维和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又生动的报告,并指出,谢维和教授的话语、方法、思维、价值,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为我们做好德育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将共同努力,做好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