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1-06-15 11:43:28    浏览次数:346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6月10日,由我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永贵担任首席专家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仙林校区行敏楼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缪建东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汪桥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主任秦刚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教授,中共中央党校胡振樑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岩教授,复旦大学吴海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担任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西南大学王永友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汤荣光研究员等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团队成员共计40余人参与开题论证。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教授主持。缪建东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首先向出席开题论证会的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对重大项目的具体研究以及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给予建议和指导。缪建东对项目负责人王永贵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他指出,王永贵教授再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体现了党和国家以及学术理论界对其长期从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充分展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实力,必将对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建设、拔尖人才培养、协同科研攻关、理论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



汪桥红副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形成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他指出,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体系建构的角度深入研究如何加强意识形态治理,占据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具有重大意义。他希望项目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紧密围绕当前党和政府关心的意识形态领域热点问题,立足发展目标、加强单位合作、注重人才培养,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顺利完成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汪桥红也表示省哲社规划办将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全力支持。



开题论证环节由专家组组长秦刚教授主持。首先,项目首席专家王永贵教授从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总体进度和预期目标五个方面对课题立项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五位子课题负责人也聚焦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谋划,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均表示将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推动项目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随后,专家组成员围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这一主题,就项目研究的思路方法、子课题架构、最终成果形式等问题展开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评议指导。俞良早教授重点围绕意识形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该重大项目研究着眼于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部署,突出强调操作性、实效性,重在落实举措、解决问题,极为重要也十分迫切。



胡振樑教授认为课题组目前工作开展顺利,在此基础上,项目研究应紧扣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突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重点厘清意识形态安全之“内与外”“攻与守”的关系问题,体现研究的系统性,为实现“中国之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王岩教授从个人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经验切入,从夯实基础、统筹兼顾、话语创新等多个方面给出课题研究的相关建议。他指出,课题组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对策,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吴海江教授充分肯定了项目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该项目的五个子课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深刻体现出研究的整体性、前瞻性、创新性。在具体项目研究中,他认为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置于国际国内的大视野中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高学术研究与服务决策的结合程度。



庞立生教授认为该项目意义重大、主题宏达、构思博大,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研究的高远立意。他在发言中重点探讨了意识形态与资本逻辑、大众文化、消费实践的关系,指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要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解答当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吴宏政教授以两种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竞争关系为视角对该项目进行诠释。他指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正在从“防守型”转向“引领型”,与之相伴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也应该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安全的时空变化及特点,彻底打破时空阻隔,开辟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空间。



秦刚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发言进行总结,指出该项目论证基础扎实、内容清晰、特色鲜明、逻辑合理,另外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的启示与借鉴,寻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建设新路径。再者,当今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特点鲜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从“防守”转为“进攻”,以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各位专家既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也对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一致同意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接下来,与会专家与课题组成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聚焦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的时代境遇、理论支撑、战略意义、要素系统、能力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立体的交流。

王永贵教授对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表示感谢,认为专家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指导性、针对性,对项目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他表示,课题组会虚心听取开题专家的意见,遵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关于该课题立项研究的工作要求,紧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跨区域、跨行业、跨高校合作,继续坚守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致力于构建起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体系,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张振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将其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落实,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他进一步表示,我校社科管理部门会尽最大努力为课题研究团队提供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