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天津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天津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理想闪耀天大】苏万华院士矢志创新研发“下一代”绿色发动机

发布时间:2021-06-23 10:09:40    浏览次数:270    来源:天津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搞工程科学的人来说,一些基础理论应该 成为自己本能的反应。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谈不上创新。”——苏万华

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院士,是一位满头银发,周身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学者。如果他不开口谈发动机原理,如果你没见过他逐一核对实验数据时的犀利目光,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位崇尚“存在即合理,万事不强求”, 洒脱随性的文学院老先生。但事实上,苏万华院士是一位把毕生所学都贡献给“追求极致”的工程科学家。让有害排放少一些,再少一些;让燃烧效率高一些,再高一些;让相应速度快一些,再快一些……在追求极致中不断创新。

世纪 80 年代后期,苏万华在国内最早提出柴油机电子控制的技术方向,“九五”期间完成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研发;开发了高混合率燃烧室技术,率先独立研发了重型柴油机用高压共轨智能控制燃油系统,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并开发成功共轨系统液力平衡快速响应电磁阀;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 32 位发动机复杂功能智能控制单元;先后研发成功无后处理器满足国四的新型柴油机和可变压缩比高热效率国六柴油机;并与先进燃烧理论相结合,开发了天然气稀燃、压 燃、柴油微引燃智能双燃料发动机,与引进的国外机型相比节能 43%;2000 年与美国学者同步提出“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2001—2011 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我国团队,连续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提出柴油机混合率与化学反应率协同控制理论,在柴油机研制上先后提出了预混压燃燃烧(PCCI)、低温燃烧(LTC)和高充量密度低温燃烧(HD-LTC)理论和技术,2014 年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满足欧六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将热效率提高了 7%。2010 年以来,他聚焦超高热效率内燃机研究,提出热力学活性控制的燃烧过程理论……



矢志创新、奋斗不懈,满头银发的苏万华院士已近耄耋之年,依然工作在科研教学一线,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为研发下一代绿色发动机而努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