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天津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天津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科技日报:新法测血糖可免受针扎之苦

发布时间:2018-11-20 15:17:52    浏览次数:855    来源:天津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科技日报》(2018年11月16日 04版)

科技日报讯 (记者 孙玉松 通讯员 刘晓艳)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徐可欣教授团队采用光学技术,开发出了新型人体血糖监测设备,实现了单日内无创伤、快速、连续准确人体血糖水平监测。这一研究有望终结糖尿病患者针扎血检的痛苦,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治疗带来便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生物医学光学快报》上。

人体在摄入食物后,血糖水平会在1小时左右达到峰值,2—3小时后回归正常水平。在此期间,血糖变化会引起皮肤对光的吸收、散射变化,这些光学信号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血糖水平,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验证。无创血糖测量是集光谱学、医学、仪器科学于一体的复杂课题,它不仅需要研制高信噪比水平的光谱检测设备,更需要解决稳定人机接口、抗人体皮肤随机变化扰动、个体差异校正等测量学难题。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就已投入该仪器研究,但现阶段均还没有成功可靠的测试仪器问世。

徐可欣研究团队专注无创血糖测量20年,在基础理论研究、测量技术、仪器开发方面均积累了大量成果。针对降低人机接口与皮肤随机变化扰动、消除个体差异方面,徐可欣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多位置环状接收光谱信号以及差分数据处理的新技术,用于抑制体温波动、皮肤出汗、人机接口变化等干扰因素影响,大大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团队还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浮动基准点数值等抑制皮肤散射差异影响的新技术,这些新测量技术不仅属国内首创,还先后申请获得两项美国专利授权(同专利已取得中国专利授权)。

目前团队所研制的无创血糖监测仪器,成功实现了进食后2—3小时内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曲线,检测误差水平约为0.5—1mmol/L。

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11/16/content_408448.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