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12月1日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学位点申报专家论证会在中原楼五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校长助理、国际交流部部长徐涤宇,校长助理、教务部部长李志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代表等线下出席本次会议。论证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担任主持人。
本次论证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专家论证组由七人组成,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长周尚君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海南大学学术副校长杨天若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耿直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崔恒健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系统工程研究所张维教授。
校长助理徐涤宇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以我校深厚之历史底蕴为切入点,表明我校已基本完成了建设方案设定的首轮建设目标。在新一轮建设周期内,我校将以“建设法与经济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聚焦新时期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发挥支撑学科优势,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推进学科深度融通,大力发展“法学+”交叉学科,构建协同共生、整体发展的学科体系,使法学学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徐涤宇教授同时提出,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法律作为维系整体社会运作的核心制度,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有效应对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加强数字法学研究,积极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构建数字法学学科,助力数字社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校作为以财经政法深度融通为特色的一流大学,在数字法学学科建设上具有较大优势,未来将持续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法学院副院长李俊副教授就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学位点筹备情况进行汇报。他首先介绍了数字法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法学学科的设置有力回应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需求,我校学科融合的先天优势、优质的学科队伍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保障。随后,他详细阐述了数字法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我校以优秀师资队伍为基础、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之科学研究为手段、以高层次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
评议环节,专家们围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置数字法学交叉学科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建议。经过细致的商榷,专家组组长申卫星教授宣读论证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具有学科融合的先天优势,为学科交叉奠定了良好基础,且针对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已初步凝练研究方向,研究团队优质,学术成果丰硕,极具发展潜力。学科搭配、课程体系设置完善,培养方案合理、可行,各方面均达到了交叉学科立项条件,专家组一致同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法学交叉学科的创设。
覃红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位专家学者立足当前数字时代发展背景,结合当下学科建设实际,就如何推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建设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为我校的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建设带来了诸多启发。我校将以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学位点申报为契机,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发挥学校学科建设特色及优势,努力建成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学位点,助力我校双一流及“新文科”建设,助力我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交叉学科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本次论证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数字法学交叉学科学位点申报专家论证会的顺利举行,展现着法学研究在数字时代就如何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回应和深入探索。我校将以数字法学交叉学科之创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助力数字社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信息化社会的治理机制,塑造数字社会的法治秩序,担法学理论研究之时代使命,抓住机遇,推动中国法学研究结出新硕果。